最近,中美芯片大战愈演愈烈,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就在不久前,拜登政府为限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不断出台新政策,试图吸引台积电等在美国建厂,但提出了过于苛刻的条件,导致芯片巨头集体反目。
英特尔等美企表示绕过禁令继续供应中国,ASML也表明继续向中国出口关键设备,引发外媒纷纷批评拜登政策过当。
中国也不甘示弱,“中国芯”发展迅速,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双方存在积极的互利关系,但美方歧视性做法可能让这一关系走向破裂。
这场芯片大战胜负尚未可知,但其影响将波及全球科技产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激烈较量的进展吧!
美国政策收紧,试图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近期,拜登政府频繁出台新政策,试图压制中国芯片产业,维持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具体来说,美国不断修订《对外直接产品规则》,限制向华为等中企出口芯片技术和设备,还与日本、荷兰签署三方协议,禁止日本尼康和荷兰ASML公司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等产品。
此外,美国通过《CHIPS法案》,以高达520亿美元的补贴吸引台积电、三星等在美国建厂。但法案同时提出了“护栏”条款,禁止获得补贴的公司在10年内对中国进行投资,还要将大部分利润上交美国,并提供业务信息。
可以说,美国政策针对性极强,意在扼杀中国芯片产业。
但是,这些政策不仅伤害中国利益,也损害美国科技企业,引发后者普遍不满。长期以来,中美两国芯片产业存在紧密合作,互利共赢。
美国企业依赖中国巨大市场实现利润,中国也需要引进核心技术发展产业。如果美方政治迫害打断合作,双方都将遭受损失。
所以,尽管美国政策层出不穷,但真正执行起来却遇到重重阻力。
美国芯片巨头集体反目,拒绝执行歧视性政策。
面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多家美国芯片企业选择反抗,拒绝执行对华歧视政策。英特尔等公司已经通过技术手段,绕过美国的出口限制,继续大量向中国提供芯片产品。
高通还公开表示,会继续供应4G和WiFi等产品给华为。这些做法无疑挫败了美国政府遏制中国的企图。
更令美国震惊的是,本应拥护政府政策的外资企业,也选择站在中国一边。荷兰ASML公司CEO访问中国时明确表示,将继续出口光刻机给中国企业。
台积电和三星也抵制《CHIPS法案》过于严苛的条款,称这将严重损害公司利益。他们正在考虑取消在美投资,以示对美政策的反对。
可见,这些跨国芯片企业将自身利益置于政治之上。
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举足轻重,没有中国他们将难以生存。所以,即使美国政府力挺,他们也选择站在中国一边。这给美国政策带来巨大挫折,让华盛顿陷入两难。
美国媒体批评政策过当,中国取得芯片重要进展。
美国媒体纷纷发文批评,拜登政府的芯片政策过于激进突兀,不仅伤害中国利益,也损害美国科技业。七大芯片巨头同时反目让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严重受创。
与此同时,在美国封锁下,中国国产替代也取得长足进展,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具体来说,中国已率先研制成功7nm光刻机,并取得EUV光刻机光源技术。
国产EDA软件也成功完成14nm工艺设计。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完全切断对华出口,中国也有能力自给自足。届时中国将完全寻求自主发展,美国企业也将失去巨大市场。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士所言,长此下去,美国芯片在中国将成为无人问津的“电子垃圾”。
所以,美国媒体批评拜登政策短视,不仅无法阻止中国发展,还会让美国 从中国巨大市场中被挤出,陷入孤立。维护双方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如果政治敌视持续升级,美国终将成为最大输家。
中美芯片互利互赢,应摈弃偏见共同发展。
尽管当前中美在芯片领域关系紧张,但双方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和互补优势。
搞好关系,才能造福两国企业和人民。如果政治敌视占据上风,则两国科技产业都将受损。
首先,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公司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芯片巨头也明白,没有中国他们将难以为继。其次,中国仍需要美国等国的先进技术,完全自给自足任重道远。最后,两国科技企业应该着眼全人类科技进步大局,摈弃偏见,促进交流合作。
中美两国应采取务实态度,管控分歧,增进互信,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使双方得以深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人工设定壁垒终将被科技发展打破。合作才能造福两国人民,也让世界更加繁荣稳定。
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和数据来源于网络,具体请理论请自己查证,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