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如何看待层出不穷的半导体骗局?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2023-11-04 阅读:18

中国,半导体背后的问题

美国有美国的问题,中国也有中国的问题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和市占,都比较低

2019年总部在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占全世界的5%

也就是中国生产很多芯片,但这些芯片都不是中国自己的

中国生产的英特尔芯片,是中国芯片吗?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芯片非常依赖进口,一年花3500亿美元买芯片,比任何东西买的都多

这对中国来说当然是个国家安全风险

在国家层面,中国政府极为重视半导体产业发展

2014年工信部就正式公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该纲要的核心内容是:到2030年,半导体产业链的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式确立“制造强国”纲领

随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成立,为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弹药。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光国家层面总计投资了1500亿美元给半导体,和美国200亿补助法案都通不过,卡在国会相比,中国支持半导体发展的决心,是更强烈的。

2021年中国再宣布将在未来科技上投入超1.4万亿美元

是的,弹药到位了

但战争看的不光是弹药,更看人

在半导体技术追赶上,依旧任重而道远,困难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1,断绝收购捷径

收购,是能最快和最直接获得技术的方式,如果中国可以收购西方一些经营不善但有技术含量的公司,那再好不过

比如中国紫光瞄准美国美光要收购,出价230亿美元,如此“雄壮”的收购价,把美国人吓到了

美国政府直接干涉,收购失败

随后紫光再继续收购美国西部数据,出价40亿美元

但这笔收购还是被美国政府拦下

跟着中国私募基金对莱迪思半导体展开收购,但这一收购案再次被特朗普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挡下,收购失败

而在多起并购失败后,土豪紫光于2020年深陷债务危机

除此之外,对于欧洲等地科技公司的收购,也受到美国的长臂管辖

这等于是堵死了中国通过收购,来快速提升技术的这条路

2,推进产业链去中国化

这两年美国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教唆企业将产业链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诸如越南和东南亚

2020年遭逢新冠,疫情初期中国陷入停滞,中国的停滞让全球产业链停摆,美国趁此机会落井下石:

警告世界过度依赖中国产业链,中国一停摆,全世界制造业完蛋,所以让我们快点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

3,国家层面的打击

为了阻止中国科技的崛起,美国可谓想尽办法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美国商务部(USDOC)

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

这三大主要机构通过调查、禁止、制裁,在2018-2020这三年内,对中国展开了多达450项专项调查

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见

在美方所列出的实体清单中,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福建晋华,大疆创新,商汤科技等一大批中国企业

实体清单,就是一份技术压制清单,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会在获得国外技术和人才上,受到美方的重重打压

外国企业将设备或零件卖给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同样会受到美国制裁

比如针对华为的制裁,华为拿不到关键芯片,即便台积电是台湾企业,但也被迫服从美国禁令

再比如很多晶圆切割的设备是日本的,日本企业也无法向中国再出售最新设备

而在资本市场,美国也有动作,频频对中概股下狠手,还逼迫中芯国际从纽交所退市,随后在A股上市

2021年,为了应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中国商务部推出了一号令《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

该令的根本目的在于震慑那些听美国话,帮着美国一起针对中国的“第三方公司”

美国的多方位打压,甚至是全方位打压,确实影响了中国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业内人士估计,中国2025年在半导体市场的自给率将达到40%,但这已经低于十年前2015年所设定的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

中美贸易战,美国的全面打压,伤害了中国半导体自给率的努力

而在中国国内一件又一件的骗补和半导体诈骗,同样伤害着中国半导体的未来

4,半导体骗局

中国弹药充足,而骗子也目标明确

这几年,至少有六个大型半导体项目成了笑话

1,南京德科码半导体科技,2015年成立,投资200亿,号称要做中国第一家IDM企业(设计、制造、封装,全包的企业)

2020年,德科码正式宣告破产,并且成为欠薪、欠款、欠税的垃圾项目

2,成都格芯半导体晶圆厂,2017年成立,投资近700亿,发誓要成为大陆的“台积电”

2020年,这家大陆的台积电,成都格芯厂,正式宣布遣散员工,全部停工停业

3,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公司,2016年成立,投资近40亿,目标是击败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器芯片制造商

2019年“华芯通”正式停工关闭,前期投资尽打水漂

4,陕西坤同柔性半导体,2018年成立,投资超400亿,在当地划下大片土地建厂、买设备、搞投资

2020年,“坤同柔性半导体”,停工、停薪、停产

5,江苏德淮半导体公司,2018年成立,投资超170亿,号称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半导体企业

可仅仅一年半后,整个项目土崩瓦解

6,武汉弘芯半导体,2017年成立,投资超1280亿,曾被视为中国最牛半导体项目,花巨资找来半导体教父蒋尚义,买来荷兰光刻机

没过两年蒋尚义在媒体上说,“我在弘芯的日子是一场噩梦”

光刻机买来也一天没用,搞了场盛大的进场仪式后,直接抵押给了农业银行

2021年,弘芯遣散所有员工,千亿骗局,只剩下一堆烂尾楼

这是近几年中国最大的六桩半导体失败项目(我都不愿意称为诈骗项目),可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2020年,为了响应国家“半导体自强的号召”,全中国在这一年里注册了50000家与半导体相关的公司

遍地半导体公司!

五万家和半导体相关的公司里有多少臭鱼烂虾?

这些臭鱼烂虾,是真的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图强,还是迫不及待的来诈骗和骗钱?

那些原本搞房地产的,搞水泥的,搞餐饮的,摇身一变全都要来搞半导体了,半导体那么好搞吗?

搞半导体是搞玩具?

为什么中国半导体骗局那么多,一桩接一桩,一桩还比一桩大?

根本原因在于,拍板的领导,不懂半导体

我不客气的讲,一些地方领导的固定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上世纪90年代什么模式?

中央号召改革开放,搞工业园区,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号召,拿出土地、税收,以及地方财政投入

然后工业园区搞出来了,地方GDP提升,地方领导有了政绩

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模式

可现在他们还是这一套模式

中央号召搞半导体,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大力引进和投入半导体产业园区建设

但是半导体厂和过去那些玩具厂,鞋帽厂,制衣厂,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半导体是典型的“四高”:高投入,高技术,高周期,高风险

一间半导体厂,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前期投入,一间玩具厂一间制衣厂,才投入多少?

而且你生产出来的半导体产品很可能无人问津!

过去的玩具厂,中国造的玩具和美国造的玩具,质量相差无几,价格却差非常多,中国玩具的性价比远高于发达国家的

那中国玩具厂必然打败美国玩具厂,中国玩具厂会很快进入盈利模式

但是半导体厂是一个高技术领域,中国厂没有外国厂那么高的技术,生产出的产品难以卖出,也没有竞争力,并且这个技术追赶的过程会很漫长

高周期性,会让半导体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不断不断的投资,提升研发水平,掌握最前沿的生产技术

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几年

但是很多厂,根本就等不到这一天,就会因为长期亏损而倒闭破产,最终前期的百亿投入也全部打水漂

地方政府,拿着搞玩具厂的思路来搞半导体,听见有人来本地搞半导体企业,立刻奉为上宾,送地,送人,送投资

但半导体和玩具厂,差着一个太平洋

以至于大笔投资砸下去,却发现根本赚不到钱,公司不断不断亏损,而且未来还会不断不断亏损,于是无处融资,最终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倒闭

大多数半导体园区,都是这个局面

风风火火上马,戚戚焉焉生产,惨惨凄凄倒闭

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些别有用心的骗子,看着如今半导体风口,想进来捞一笔

但如果地方政府能在决策时,多长一只眼睛,认识到半导体的复杂性和“四高”,而不是急于完成政绩,那就绝不会造成如今一地鸡毛的状况

还是那句话,半导体不是玩具厂,半导体在我国百花齐放,不是好事

当搞房地产的,搞水泥的,搞餐饮的,不管搞什么行业的都打着报效祖国的名号来插一脚时,你就知道骗子们集体出动了

看着几十亿,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国家财富,如此打水漂,除了心痛,别无他语

5,人才

半导体骗局,坑害着中国半导体的发展,而另一边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也在拉着中国半导体,不让他往前跑

没错那就是人才

人才,永远是高科技竞争的根本

中国有着充足的资金弹药,但是这份资金充足和人才储备相比,就形成了鲜明反差

为了解决人才荒,中国大陆拿出极高薪水,整团整团的挖台湾工程师

2019年,超过3000名台湾工程师被挖来大陆,开出的薪水和福利普遍是台湾的三倍

华为被加入美国实体清单后,大陆更加快了从台湾挖人才的动作,100位台积电员工同样以高薪挖来大陆

在半导体生产线上,工程师素质和默契度至关重要,所以你经常看到大陆挖台湾的工程师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一起挖的

在整条生产线上,长期配合的工程师团队,才能提供最佳良率

大陆目前最缺乏是“持续不断的半导体工程师输送能力”,在这情况下,高薪挖人成了唯一选择

半导体行业,工作苦,薪酬低,大多数大陆年轻人的志向都不是这一行

当你的学长纷纷选择金融和互联网等高薪行业时,半导体的吸引力着实不大

上面说的大陆开三倍薪水和福利挖台湾工程师,那是因为他们是整条生产线上的成熟工程师,所以薪水才高

如果你是一个刚入行的大陆毕业生,起薪通常都低于金融和互联网行业,但十几小时穿着防护服,在生产线上积累经验的辛苦,却远超金融或互联网行业

同样辛苦十年,你可能还是连房都买不起

人才问题,严重制约大陆半导体发展,台湾工程师对大陆没有感情,会过来完全看在钱的面子上

并且台湾也在加强人才管理,未来想从台湾挖人会越来越难

没有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那一切都是空谈

2018年,中国芯片人才缺口10万,2020年达到30万

为了解决这燃眉之急,2020年南京成立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

该大学专门用来培养半导体人才,现行的大学,专业理论远大于实际

而该大学成立后,将加大学生实际生产线的动手能力,以技能为主要导向

虽然已经成立专门学校来解决人才问题,但是保守估计未来8-10年,半导体人才缺口将长期存在

并且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追赶过程将较为漫长

两个不可能

全球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没有人能逆全球化而行,当然也包括产业链全球化

越尖端的产品其产业链越复杂

半导体产业链上中下游,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涉及大大小小上千家企业

中国要搞全产业链吗?

上面这些东西,中国全都要自己来的话,即成本高昂,也不切实际

全球化下的尖端科技,就是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成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完成尖端的全产业链

有人说,造芯片比当年造原子弹还难?

这里辟一下谣,那确实比原子弹还难,而且难得多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可以独立完成一颗尖端芯片的制造(注意是尖端芯片)

一颗尖端芯片,不夸张的讲,背后是全人类的技术结晶:

美国的设计系统、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德国的晶圆切割设备、荷兰的光刻机、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工、中国大陆的封装测试

随便哪一项拿出来,都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

人类现有的科技精华,都荟萃在这一颗芯片上

也正因为这样,在芯片问题上有“两个不可能”

第一个不可能:美国不可能排除中国,打造“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产业链”

第二个不可能:中国不可能完成尖端芯片制造的“全产业链”

先说第一个不可能:

芯片,讲到底是商品,生产芯片,是为了使用

生产原子弹,则刚好相反,生产原子弹是为了不使用原子弹

在芯片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目的是为了盈利,而不是针对中国

中国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庞大的利基,对于欧盟也好,对于日韩也罢,利益基础维系着产业链的发展(关于这一点在第一章美国的产业链之殇里详细提过

除非发生像二战这种,两派彻底决裂的全面战争,不然美国再怎么施压,都不可能把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之外

更何况中国目前是一个比美国更拥抱全球化的国家,这个重要的外交表态,是在为中国增加朋友,减少敌人

关于第二个“不可能”,中国不可能完成尖端芯片的“全产业链”。

先说一下,这里说的是“尖端芯片”,中国可以完全自主造芯片,但可能是落后于前面几代的芯片

想要造最新的尖端芯片,除了有最新的光刻机外,更要有不断更新的设计系统,有新一代的切割设备,有最先进的晶圆代工技术,另外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封装技术,等等等等

芯片越尖端,算力越强,算力越强,能做到的事也越超乎想象

2011年,诺基亚手机里的芯片也是芯片,但是和2021年的骁龙865或者苹果的A12Z相比,那是自行车和坦克车的区别

造出落后于时代的芯片,意义不大

而要造当下的尖端芯片,则需要全世界各个厂商的尖端技术,通力合作。

中国要做的,不是包揽所有尖端技术的全产业链(这既代价高昂,也不切实际),中国应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某个,或某几个领域,做到不可或缺

没有美国的设计系统,尖端芯片玩不转

没有荷兰的光刻机,尖端芯片玩不转

没有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工,尖端芯片玩不转

中国应该在产业链的某一点上做到极精,让整条尖端芯片产业链,少了中国就玩不转

这才是未来发展的可行趋势

未来的技术会越来越复杂,越是人类最尖端的科技,越需要全球产业链的通力合作

美国若想排除中国,是逆世界潮流

中国若想全都自己来,同样是逆世界潮流

未来社会,对半导体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不管是先进制造还是军事应用,不管是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它都将与人民生活,国家经济,地缘政治高度捆绑

由此,当前的“半导体战略决策”对任何国家都至关重要

哪个国家战略方向错误,都不止是走歪路的问题,而是逆时代而行,终将被时代抛弃的问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曾一度领先日韩,但是后来由于经济考量和其他原因,中国的半导体战略,转向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路

于是今天,中国半导体面临着被西方卡脖子的困境

可见一个正确的“国家半导体战略”是多么重要

如今中国又站在了一个重大的半导体战略决策点上,这场国家层面的科技竞争,将直接决定大国胜负

五十年前,我们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五十年后,我们百花齐放,全产业链

而这让人有矫枉过正的担忧

半导体产业因其独特的四高特性,非常不适合搞百花齐放,搞百花齐放的恶果,让半导体诈骗层出不穷,白白耗费大量国家资源

而搞全产业链,什么都要最尖端同样不可取,中国即没有那么多财力,也没有那么多人力,更没有那么多外交空间,让你在全产业链全方位突破

由此,重新审视半导体产业链发展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确定好明确的目标,才能往前跑,目前的国家不干预,任凭半导体领地内“百花齐放,遍地开花”的发展方式,应该停止

标签: sdf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