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公众号:微观系列
微信号:weiguanx
原文链接:真正的卖国贼,谁毒害了中国半导体?最近看到条让人气愤的新闻:

根据《日经亚洲》报道:2020年,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仅为16%,远远低于预期。
日经引用的是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的数据,而且这16%还包括了在中国设厂的境外企业,如台积电,三星,海力士等。
如果再剔除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半导体的台积电、三星、海力士等公司的话,那大陆真正的半导体自给率,恐怕只有10%。
换句话说,2020年中国大陆市场所需要的半导体产品,90%依赖境外企业。
这是一组让人看了不是遗憾,悲伤,而是让人看了很怒愤的数据。
那么,数据真实性如何?
有一个很直观的东西可以佐证该数据,那就是中国的半导体进口额。

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3500亿美元,增长14.6%。
(半导体主要四大部分组成,其中集成电路占85%,所以业界通常将“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价)。
(而在这3500亿里面,芯片进口又占大头。)
同样是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约2000亿美元,和半导体的3500亿相比,都更少。
可见中国半导体的重要性和自立根生的难度,越来越大。

根据报告内容,如果中国还是保持现在的状况,那么到了2025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也将只有19%(包括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生产的半导体)
这才是个较重打击,表明了中国还是难以摆脱对境外企业的半导体依赖。
半导体是科技界的“原油”,没有半导体产品,那任何科技产品都没法生产,如果不能把半导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亚于原油。
其实国家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状况,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方案来应对,但到目前为止,却成效不彰。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出炉,半导体自制,成为该计划的重点核心产业(可见已体认到半导体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025计划中设定:到2020年,半导体自给率达到40%,2025年要达到70%。
可如今2020年的自给率,不增反降,如果剔除三星台积电等境内企业,只有约10%。
为什么会这样?或者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这其中有两大原因:一个是美国打压,一个是门外汉式的半导体发展政策。
我们来仔细说说。
因为中国半导体技术比国外落后不少,要技术追赶,最快的方法就是买。
买!

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老可以听到中国企业收购国外哪家半导体企业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紫光”,曾被称为“半导体并购之王”,它先后收购展讯和锐迪科。
随后又要买美国的“西部数据”,又要收购台湾省的矽品精密,还要买台湾的南茂科技。
还要买法国的智能芯片制造商Linxens。
财大气粗的紫光,绰号“半导体食人鱼”,就像暴发户逛精品店一样,随手指着世界上的半导体企业,这家,那家,这家,我全都要了。
我全要买,我不差钱!
紫光,是中国那时代的半导体缩影,试图靠着财大气粗的买买买,用最短时间追近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差距,尽早实现《2025中国制造》中设定的:半导体自给率70%的目标。

2021年,半导体食人鱼紫光集团,宣布破产重组,暴发户最终搞得一地鸡毛。
紫光为什么会完蛋?恐怕鸿海的郭台铭说的很清楚。
郭台铭说:“像紫光这种企业就是搞炒作的,他不干实业,赵伟国(紫光老板)他就是个炒股的投机客,瞄准中国大政策要弄半导体,他就疯狂收购半导体企业,以此来吸引投资。”

紫光,看着很大,却是犹如庞氏骗局般的炒作,一旦炒作不下去,破产就是注定结局。
而打断“紫光炒作之路”,最终让紫光破产的背后一大原因,就是靠“买买买”的路线,走不下去了。
一开始中国还能买买境外的半导体企业,可随着特朗普上台,全面打压中国,让中国对境外企业的收购,都变得异常敏感。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开始强势插手中国企业的并购案,阻止中国收购美光科技,收购西部数据等多起跨国收购案。
同时也掀起了西方共同抵制中国收购半导体企业的行为。
这等于是活生生打断了中国用“买买买”来追赶技术的方式。
买不行了,那就加大投资,自己来技术追赶吧。
可半导体的技术投资,是一个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今年我投了,明年或者后年就能有结果的。
更何况中国过去,一直忽视半导体领域的投资。
来看看20多年来,世界半导体投资前两名的企业。

常年来,世界半导体投资企业三强: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中国大陆企业从来没有上榜过。
不客气的说,2010年以前,中国对半导体产业投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那时候中国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比芝麻绿豆还小。
用清华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的话来说:
那时候的中国半导体投资,在别人的统计误差范围之内(比喻非常少)。


一直到2014年,中国才开始注意到要加强半导体领域投资,可就算是2017-2020年,大陆的半导体产业投资合计大约为447亿美元,仅仅是同时期的韩国三星的一半。
投资比别人少,投资周期比别人又短,技术自给率能追上来才奇怪,追不上来才是正常。
这里面,还有一定的旧思维作祟,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造不如买”的惯性思维。
当时中国国际环境较好,造不如买是行得通的,因为别人肯卖给你。
而且最初就是把规模和数量搞上来,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高科技投资,投入太大,赚钱周期太长,根本没法赚快钱。
可一旦国际环境不好了,别人尖端产品不卖给你了,那状况就麻烦了。
2014年,中国开始大力投资半导体。

2014年才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首批规模1200亿,当年也是炒作的沸沸扬扬,这个大基金一搞,中国半导体要起飞了。
可如今2022年了,2020年的半导体自给率才16%!
我就想问,这么多钱,去哪了?
2018年中美交锋白热化,科技战领域更是前沿阵地,美国加大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这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对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产业扶持。
更庞大的钱,涌向半导体。
可结果呢?
喂了狗了。
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半导体注册企业,大规模的增加。
2019年,新增半导体企业,2万家。
2020年,新增半导体企业,1.5万家。
2021年,新增半导体企业,1.5万家。

2021年,中国现存半导体相关企业11.84万家,同期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仅为16%!
我就想知道,这11.84万家半导体企业,仅贡献了16%的自给率,那么这些企业,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造玩具呢?
阿猫阿狗疯狂的涌入半导体领域,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可掀开帘子仔细一看,蚊蝇成群。
一窝蜂的成立半导体企业,讲白了就是,国家撒钱了,大家快去骗钱啊!
国家撒钱,是为了挽救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了不被西方卡脖子,为了国家安全。
可这一帮卖国贼,快马加鞭的去骗钱,骗补,直接造成了大笔大笔的半导体开发资金,喂了狗。
典型中的典型,就是“武汉弘芯半导体”,投资1280亿人民币,曾名列湖北省重大专案项目,可见省里对弘芯的期望。
可这玩意儿,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据新华网报道:


弘芯千亿骗局的幕后黑手,化名曹山(真名,鲍恩保),小学学历,却长期把自己包装成台积电副总、宏基美国纽约第一副总等假名义,到处行骗。
先后在马鞍山,庐江,灵璧设骗局行骗,他所到之处,留下的除了烂尾项目,就是一地债务。
在武汉搞了弘芯骗局后,这人又转到济南,去搞了泉芯骗局。

武汉急于追上国家半导体产业东风,想打造“中国中部数据港”,被这骗子耍的团团转,这骗子甚至还请来台积电前大将,半导体教父“姜尚义”来弘芯主持大局。
随后通过蒋尚义,在半导体领域的雄厚人脉,弘芯从荷兰买到了光刻机,还盛大的搞了个光刻机进厂仪式。
这更加深了政府认为,弘芯是玩真的。
但这只是弘芯,更大骗局的铺垫。
造价数亿的光刻机,进了弘芯厂,一天没用过,就被抵押给了农业银行。
国贼的钱骗到了,拍拍屁股走人。
新华网报道:2020上半年就有报告《武汉东湖区投资建设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指出:
弘芯持股比例:武汉临空港投资集团10%,北京光量蓝图持股90%。
其中“国企临空港”投资的2亿注册资本已经实缴,可北京光量的实缴资本,始终为零。
“弘芯存在大量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巨大风险。”
可是这么一份扒皮弘芯的报告,却不知是何原因,马上被删除,此后就再没人多提弘芯是骗局这话。
直到弘芯真的烂尾。
这就很像什么?这就很像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骗局,可却没人敢说,没人敢指出国王没穿衣服。
直到第二年资金链断裂,骗局曝光。
意外吗?老实说一点不意外,很多人早知道他就是骗局,早死晚死的事儿,唯一的问题是,他死了的责任,别让我来负就行了。
千亿骗局的弘芯,在整体烂尾后就一直在打官司,幕后黑手曹山(真名鲍恩保)调查的怎么样了?不知道。
谁来为那么大的骗局负责?也不见人负责。
一切都跟糊涂账一样。
而除了武汉弘芯之外,成都格芯,也是大烂尾项目之一。
成都格芯,初期投资600亿人民币,厂子造好了,设备却再三拖延,到2020年工厂全部停工,贴上封条,工地工人就地遣散。
淮安德淮半导体,投资450亿人民币,高额投入后,入不敷出,投资很大,回报却很少,最终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德淮宣布破产。
德淮半导体破产后,落得个上京东拍卖平台,公开拍卖的下场。
最终被人以16.6亿人民币,接盘。
当年450亿的项目,最后16亿接盘,巨额损失算谁的?
还有陕西的坤同半导体。
坤同半导体,办的时候轰轰烈烈,投资400亿搞半导体大项目,可最终项目搁浅,工地全部停工,未来又是一片烂尾楼。
南京德码半导体,投资200亿人民币,找来以色列芯片公司合作,可最终德码因为还不起债,沦为“失信被执行人”,公司也成为“欠薪,欠款,欠税”的三欠公司。
南京政府成德码烂尾,最大受害者。
另外江苏时代芯存,中环航太,成都超矽,华芯通,
中晟宏芯,层出不穷的半导体骗局和烂尾。
你如果仔细去查这两年半导体企业破产的新闻,遍地都是,看的叫人气愤。
但里面的套路却是大同小异。
都是利用地方政府想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而粗暴上项目的结果。
这群利用中国大力发展芯片契机,实行诈骗的人,才是真正的卖国贼!
可另一边的一个根源问题就是,针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错误。
半导体具有三大特性:
大投资,长周期,高风险
我们看起来中国好像往半导体产业里撒了很多钱,但这个钱,并不够多,还远远不多,未来要撒的钱,只有更多。
而且这个撒钱的方式,错了。
半导体绝不能够搞全社会式的百花齐放式的投资。
半导体产业,百花齐放,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地鸡毛。
面对半导体产业如此的前沿科技,必须把投资全部集中到几家或者十几家企业。
像是一年新注册2万家半导体企业,全国11.8万家半导体企业,乍一听好像百花齐放,可业内懂行的人,就知道这是个笑话。
世界上没有比半导体产业,更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了。
像现在这样搞,东边一家西边一家,全国几万家,初期投资钱烧完了,造出来的产品技术差,水平低,根本没人买。
要追赶技术,就继续烧钱研发,可烧不起研发,入不敷出,资金链断了,公司破产。
想要真正扶持起来一家,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半导体企业,就要有至少十年不赚钱,且不断往里大量烧钱的觉悟。
台积电怎么起来的,三星半导体怎么起来的?
哪一家不是通过长年的大量烧钱起来的?
可中国现在,天女散花般的投资,地方政府急于想要“半导体政绩”,丝毫不懂这产业的特性,外行领导内行。
让骗子有空子可钻的同时,大量资金也白白烧掉。
总的来说,我们无法改变境外势力怎么想的,美国也不会放松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内部的方向。
杜绝“百花齐放式”的纸面繁荣,认清半导体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列出半导体领域重点发展企业,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投入和开发。
做好半导体产业,长期亏损,长期烧钱的准备。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半导体自主,才不至于自给率仅有16%的窘境。
为了中国的高科技未来,半导体的粗放式发展,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