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往职业经理人方向奋进的人,我一直认为,职业化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体系,不大同意家长制。
究竟企业要不要请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如何通过对企业进行职业化改造来帮助企业基业长青。都是目前围绕民营企业的问题。
然而,在今天的民营企业,却存在大量的反职业化思维的管理现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反职业化管理的领导力建设。
在领导力上,大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反职业化思维是: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领导力的一个表现是:主人翁精神。反职业化思维下的主人翁精神体现: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公司是我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定,所以当其他人的一举一动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利益,那就是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所以这导致你管辖的我也要管,我管的那些你千万不能碰。长而久之,就成为了部门墙。对,没错。表现过度的“主人翁精神”的是造成部门墙的原因。
可以说,大多数民营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部门墙的问题。为什么运营效率低下,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为什么内卷严重,皆因部门墙导致。我在大型的美资企业和港资企业蹲过,在去民营企业工作后,感触尤甚。
反职业化的行事准则:迷信理论创新
先说什么是职业化的行事准则,那就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搞虚的,不迷信理论创新。
反观现在个别企业,指导公司的经营理论变化速度跟老板外出参加培训的频率高度一致,保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之前迷信西方的理论,就什么BSC、OGSM、OKR、阿米巴轮番出动~~后来觉得西方的东西不行了,就开始鼓捣所谓的东方管理理论。
最近因陈春花事件被翻土的复旦管理学大师苏东水,研究的方向就是从红楼梦里面提炼管理学原理。虽然我从来没有把红楼梦当小黄书看,但才疏学浅,真不知道可以从里面提炼出什么管理工具方法论。当然这没关系,老板们喜欢。。。于是又发起了一股东方管理学大法的学习和套用。
哎,企业真经不起这样折腾。
反职业化的行为特征:不尊重流程制度
规划化管理体现为制度流程的职业化。这个维度讲起来很简单,其实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没有这方面意识,制度说改就改了,上午刚定的制度,下午老板就变卦了,这种事情非常常见。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制度制订的最基本流程都没有,班子是哪些人组成不清楚,甚至很多人的职位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张三到底是某事业部负责人还是供应链的负责人,连职位都没有正式地用文件或者邮件的形式沟通,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沟通和合作的障碍。
以上,后面会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