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Work
人类已经历了工业化过程。工业化的机器设备极大解放了人的体力劳动,为大规模的复制生产提供了保障,全球化便捷物流,将产品快速交付到全球各地的客户手中,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求。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技术解放了人的脑力劳动,人类的创新活动日益活跃,CAX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内部业务数据的连接,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
今天,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的创新,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如何最大化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源各要素的创新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乔治·吉尔德,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又被称为高科技领域预言家之王、投资者的“教主”。在《重获企业家精神》一书里,吉尔德认为,人们将经济增长视为很多因素决定的过程,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和企业家以新观念和新技术开办的新企业所起的作用相比。
1.经济增长的关键其实很简单:有创造力的人拥有了资金。
2.经济停滞的原因也一样简单: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资金被剥夺。
吉尔德认为,经济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是大大高估了物质资本形成的和其他经济量化指标的重要性,严重低估了开创性创造所具有的决定性、根本性作用。在他看来,“财富不是一堆商品,而是一种观念流。”财富是一种观念流,这也是美国供给学派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商品是有形的,而观念流是无形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尔普斯,在《大繁荣》里面,全面论述了欧美经济率先腾飞的原因,菲尔普斯认为,一个民族的繁荣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而态度和信仰是现代经济活力的源泉。他提出,当一个国家经济基本进入现代化之后,就不只是生产现有的某些产品和服务,而应更多转向构思和实践创新创意。
2500年前的《老子》讲“车、陶器和房”,是人的无形创意和构思而发明的有形产品,即“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无形的构思和创意为“用”,有形的器物为“利”。国人早已不知老子“无之大用”的本义了。老子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定义为“无之用”,是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原动力。“无中生有”是真理、是大道。
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将人类经济的腾飞归结于创新,而将创新归结于“创造性毁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是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与资本的结合,从而产生了人类经济的重大腾飞和突破。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吉尔德思想一样,一方面强调企业家的冒险创新,另一方面也强调资本,即金融的作用。企业的创新行为,获得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可,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这两点在中国经济理论体系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企业家精神,欧美国家从来都将其视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而在中国,认识到这一点,还需要真正在观念和思想层面的普及”。
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创新
《易经》:“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目前产业界内卷严重,需要“通其变”啊。《易》又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创新是企业不断变通的过程,而当下产业界有句话:“不变是等死,变是早死”。大家都知道需要创新和变化,但如何变革,企业主就不知道了,或高薪聘请一些外来和尚念念经,企业变革以草草收场的比比皆是。一变就死,企业如何跳出这个变革的生死怪圈?
战争关乎生死,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借兵家鼻祖孙子之道,解企业创新变革生死困局。孙子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1.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企业变革不仅是管理层的主观意志,而是企业上下同心,统一思想,共同推动企业的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上下道同,变革就不会有危险了。
用数字化技术“校之以计”:ADOS数字化运营系统,是将企业的战略愿景(SP),用数字化定义出来,并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制订各个部门的业务计划(BP),通过数字沙盘模拟运营过程,总经理和各个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并不断推演,以统一公司上下的思想和意志。
2.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时,对企业经营而言,是指市场的变化,股市有牛熊,市场有寒暑。需要准确把握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
用数字化技术“校之以计”:MoWork的营销生态,收集各地产品经销的动态数据,推演后续市场变化,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天时是不可改变的,但对单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却是可以定义和改变的,如何对市场和渠道进行专业化的市场定义,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企业营销的创新活动。
3.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地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服务和客户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构建企业专业化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能力,知己知彼,构建企业的差异化,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用数字化技术“校之以计”:MoWork的MBSE产品工程,是企业敏捷的开发体系,构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能力,并为不同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形成企业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化,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
4.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将者,对企业而言是执行力,总经理、项目经理是企业和各个项目的“将”,智、信、仁、勇、严是为领军者必须的品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国内企业普遍所面临的人才困局。
用数字化技术“校之以计”:MoWork的数字化交付场景,对工程项目过程的监控,将优秀“将才”的经验进行数字化,并复制应用到新的项目中。可解企业“一将难求”的困境。
5.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者,全面细化的组织架构,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各部门费用预算的使用。
用数字化技术“校之以计”:MoWork去中心化的项目组织架构,制订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并为各个项目制订详细的工程预算。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所讲的“校之以计”和“妙算”,不是有形的具体事物,是老子所言的“事无事”,即“无为”之事。
应用MoWork的数字化技术,对企业的创新和项目活动进行推演计算并校验,而索得事物变化的情况,即“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多算者必胜!
国内企业的变革和创新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庙算”太少,干点搬砖的具体活还可以,普遍不擅长于“算计”。数字化技术可以弥补企业主在庙算方面的局限性。
结束语
现代经济学所重视的企业家的“观念流”、“构思和创意”、“创新和冒险”精神,都是无形的,是企业创新的“无之用”。中央发文肯定企业家精神,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重振企业。
国家多次提出文化复兴和数字化的国家战略,其实为中华民族复兴明确指明了方向:
1、理论界要重视《老子》“无为”哲学思想的回归,重视无形的观念流和系统连接价值,这是中华5000年的文化精髓,是圣人之道。
当代千千万万的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无形连接者,是市场经济中创新者,企业家的无形系统连接和创新精神就是“无为”之事,是当代改革开放的“舜尧”。
2、数字化技术,是将产业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的无形连接(观念流),成为数字可视化;是将企业家产品创新的无形理念和思想,形成可视化。数字化的目标,是将一切无形生产要素的价值最大化,包括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创新。这是数字化时代中华复兴的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易》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几,其神乎”。产业界的君子们,要知“几”之神,要“见几而作”,马上行动起来,变则通,通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