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人力资源匮乏?这是个伪命题!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2023-11-26 阅读:11

编者按

重混的时代已经到来,组织开始云化。不止是小企业在转型云组织,海尔、苏宁、华为、中兴等企业也都在转型云组织,甚至很早就已经成为了云组织,所以,它们才会在互联网的丛林时代用柔性的组织匹配用户需求,依然保持骄人的业绩。可笑的是,多少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那些不可知的玄妙。其实,资源一直没有变,只是他们用“云范式”来玩了“重混”而已。

文 / 穆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CEO

10年前,我的一个朋友Neo从某企业的HR岗位离职,进入另一家企业的销售岗,成为Top Sales。他的新东家评价:此人是“销售天才”,“能把羽绒服卖到非洲”。

几年前,一位在国内某大学连副教授都评不上的书呆子朱志浩,被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先生引进到企业,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中国工业2025的希望——“i5”系统。关锡友评价:“给我八个院士,也换不走他!”。

一年前,中兴通讯要拍摄一个企业宣传片,准备请专业演员来出镜,但HRD曾力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发现,他们企业里居然有员工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小童星。

这个时代是人力资源的重器时代,人已经成为配置一切资源的中心,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才能盘活企业的各类资源。人的“重混”,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1“滴滴摇人”

管理学发展到现在,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到一个道理——人的能力是多维的,岗位不应该成为人才活动的边界。但在传统的科层式组织里,岗位让人才被埋没,人才被称为“人手”,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所以,总有CEO愤怒地声称企业里没人可用。

人力资源真的缺乏吗?

这和“产能过剩”一样是个伪命题

缺乏人才调配的机制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Neo、朱志浩和小童星们才可能会“怀才不遇”,缺乏供需的调配机制才是最大的问题。凯文·凯利把改变这种状态的方式叫做“重混”,其本质是重新配置供需。我们的组织里、经济总量里,存在大量重新配置供需就可以释放的红利,只是一直没有意识到而已。

那么,如何实现“人的重混”呢?

当人力资源过多时,这显然不是依靠人脑能够实现的。互联网技术给予了可能性。如果能够让企业里人才的所有属性都被“标签化”,而后“随时在线”,能够被任何的用户需求“随需调用”,人就实现了最大程度的重混,我把这种组织及模式称为“云组织”。

形象点说,“云组织”就是“滴滴摇人”,当你的企业在某一个角色上需要人了,你可以随时通过企业的云平台(开放或半开放的信息系统)“摇”到最合适的人。这种人可能来自你企业内部,这叫“私有云组织”,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叫“公有云”组织。

2人才重混之后的组织红利

云组织会释放怎样的“组织红利”呢?

第一是成本低廉

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入模子)将大幅降低。聘请一名外部的人才需要高昂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但在云组织里,所有员工的能力都是用标签标示的,搜寻效率更高;当人才实现了“在线”不“在册”,成为“公有云组织”资源时,搜寻范围更大。由此,我们可以找到“U盘化”(模块化)的人才,即插即用,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就降到了最低。

人均薪酬也将大幅降低。一来,云组织上“在线”的人才出售的是自己“可共享”的能力,由于不是专属,就可以将单价降低。二来,由于互联网连通了极大范围内的人才供给,供给增加,自然可以降低人才单价。

管理成本也将大幅降低。企业总是想办法对员工进行“管理”,而员工一定能找到办法偷懒,这是科层组织规则的必然结果。但在云组织里,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合伙人关系”或“外包关系”,员工是自己的CEO,从企业对付员工,变成了员工自己对付自己。

第二是产出多样

当企业的资源固定、安排固定时,产出的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一旦用户需求出现波动,首先冲垮的就是内部管理体系,或者说,管理体系会第一时间展现出不能与时俱进、自我迭代的劣势。

但在云组织里,人力资源首先由“本地人才”被扩展到“在线人才”,在凯利所谓“连接大于拥有”的时代,只要能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就能够为我所用。

另外,人力资源的安排方式是灵活的,不再基于岗位,而基于连接存在,或者说,连接定义了他们的岗位。正如海尔的一名总监所说:我这名片上的“总监”只是一个title而已,我就是海尔生态网络里的一个节点。

他的意思是,对他发出协作需求的人决定了他是谁,所有人都可以被配置到任何的用户需求上。当人才的获得范围和使用方式被扩展,企业就打造了一个柔性的生产系统,甚至可以将这种模式向供应链后端延伸,打造出“超级供应链”,满足互联网上千人千面的用户需求。

第三是风险外置

传统的人力资源使用方式是“自营”,人才的进销存都在企业。如果人才不好用,企业亏损;如果人才没有及时被使用形成产出,企业亏损;如果人才没有被用到合适的地方,企业亏损……一旦聘用人才,企业必须支付大部分的固定薪酬,而不管市场绩效,此外,要解雇员工还会付出大量的沉没成本、重置成本。科层组织里,企业承担了所有的风险。

但在云组织里,企业转型为创客平台,仅仅赚取撮合抽佣的收益。就像马云不用雇佣、培训淘宝店家,只是从供需对冲中抽取自己的收益而不为失败者买单。可以说,马云最优秀的员工不是其精英的高管团队,而是拼死拼活的淘宝店家。

当然,除了撮合抽佣外,企业也可以对创客平台上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例如,海尔就投资自己平台上孵化出来的项目,但会设计一套风控模式,也是风险极低的,这是他们“事先算赢”的基因。

3云组织如何重混?

首先是要获得足量的“可描述”的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发起生产的唯一理由。但是,当前的科层组织仍然是由领导来决定生产。领导们困在金字塔塔尖,被层级包裹,犹如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无法感知到市场的温度。

所以,任正非才会要求“让一线直接呼唤炮火”,张瑞敏才会说“没有用户交互而发起的生产都应该被叫停”。

企业应该开放自己的用户“接口”,将其变成用户“界面”,让用户的吐槽能够无损耗地进入,这样才能获得足够机会。未来的企业都有一个用户流量的“基座”,并基于此来搭建商业模式。用户需求必须是“可描述”的,也就是说,需要用大数据来实现“用户画像”。

第二是获得足够的“可连接”的人力资源

企业的云台(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上必须有足够的人,还应该被数据化、标签化,确保能够被快速搜索到。这在以前被人力资源管理者说成是“建设资源池”,但在互联网的语境里,“人才云化”可能是更加精准的描述。

其实,要把人才放到云端上很容易,但如何能够让他们“可连接”才是关键。换句话说,如何让人才从每次连接中获得合理的收益才是关键。是让他们当外包商,还是当合伙人,这需要企业进行激励机制的设计。

只要有了这种快速连接的机制,员工是不会拒绝任何一次互联的,甚至外部的人才也会进入企业的创客平台。进一步看,他们还会主动为自己打上诸多标签,使自己获得更多连接机会,这和在linkedIn上会员主动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状态是一个道理。

第三是搭建足够的“可维基”的合作

当企业拥有足够的用户需求和足够的人力资源供给,如何链接供需呢?

企业需要大量的载体能够让创客之间实现“结构化”的交易,这有点像张五常描述的场景:1969年的香港街头,他坐在路旁的一个空木箱上,让一个男孩为他擦皮鞋,讲好价格为20分。当男孩开始擦时,另一个男孩走过来,不声不响地开始擦另一只鞋。他问如何支付,一个孩子回答“一人10分”。两个人完全不认识,但却清楚如何进行协作,如何分配。

企业需要搭建员工协作的载体。一些企业开始为部门赋予三权,即财权、人权和事权,让它们变成经营体(实际就是一个模拟公司),让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用市场交易来连接。另一些企业开始虚拟出一些合作载体,用项目制来打穿部门墙。总之,任何的协作都必须出现在市场交易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的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打工,而他们做的事情必须能够指向满足用户需求。

(本文全文刊载于《中欧商业评论》2月刊,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来自:左右逢源创投微信公众号:zjiay8;项目路演、投融资服务请联系schg1999@163.com)

关于我们:

孙春光 学历: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

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EMBA教育联盟秘书长;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E盟雨咖啡创业孵化器创始人;爱投(ITOU)高管会创始发起人;IT高管会创始发起人;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天使荣耀基金理事;博雅金科投资合伙人。在IT公司工作多年,曾任北京智网能达董事总经理,北京海创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支持),香港上市公司高阳科技全资子公司技术总监。

EMBA联盟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哈佛、斯坦福、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海内外商学院EMBA企业家共同发起,目前已拥有2万多位EMBA会员(覆盖了全国10万EMBA同学的五分之一),已建立20多个EMBA教育联盟群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EMBA区域教育联盟群及EMBA联盟微信公共平台。

在2万多会员中,北京占30%、上海占20%,广州占15%,其他区域占35%。主要会员来自各商学院EMBA校友企业家。这些会员在各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会员占行业比例在20%左右,销售额占行业在10%左右。联盟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两届EMBA联盟春晚、“为爱而拍光亮生命”慈善活动、嗨走中国行、中国首届EMBA企业家仲夏音乐节、EMBA联盟创投汇、2015京津冀青年创业路演与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左右逢源 - 构筑梦想】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是全国工商联EMBA联盟发起成立的以服务于会员(注册会员2万多名)企业为主的互联网投融资服务平台。EMBA联盟一直致力于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未来,EMBA联盟依托于线下雨咖啡创业孵化器、线上左右逢源创投平台,结合产业资本优势,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标签: sdf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