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张留 李睿 通讯员 临空宣
“航空物流发展需要二次创业。”
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如火如荼,一场关于航空枢纽的研讨会上,发出了许多关于未来航空物流和航空枢纽的思辨。而答案,也在这场研讨会上,变得更加清晰:以数字化为引擎,为对外经贸连通和国际交往铺就“空中丝路”。
为什么航空物流需要数字化?杭州和浙江如何融入这条正在铺就的“空中丝路”?航空枢纽对区域经济有多重要?11月24日,各界大咖在以“数字化驱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上,共谋全球经贸新未来。
存量时代如何做增量?
数字化让世界经济更快跑起来
香港国际机场商务执行总监陈正思,在研讨会上带来了一个航空枢纽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案例——香港国际机场北上东莞“抢货”。
香港国际机场货运业务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广州和深圳两大枢纽机场加起来都难以匹敌。即便如此,香港国际机场依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北上东莞,建立智慧空港物流园区,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海空联运效率,进一步巩固香港的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个趋势已经愈来愈明显。从全球经济现状判断,已从粗放型增量时代,变成平稳型存量时代。世界贸易组织将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到0.8%。
“数字技术的应用,给全球经济开辟一片新天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认为,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在各自领域总体上做到了极致。数字化,为两者深度融合提供可能:借助数字环境,建立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实现干、支、仓、配一体化网络化运作,从而提升全球经济运行效率。
显而易见,当全球经济不再有庞大的需求牵引增量扩张,全球供应链正从以成本为手段的增量竞争,转向以价值创造为基础的存量竞争,各地都要借助数字化实现物流组织重构。
杭州企业菜鸟集团,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从浙江走向世界的数字化实践。
“全球买、全球卖,关键是全球运。”菜鸟集团国际快递事务部航空物流部总经理巫曼介绍,几年前,菜鸟在比利时列日机场,建设了欧洲最大智慧物流枢纽——列日机场Hub(数字枢纽)。依托于此,列日机场货运量多次打破纪录,成为欧洲增长最快的货运机场之一。不久前,菜鸟还联合速卖通,在欧洲五国推出“全球5日达”国际快递快线产品,让全球感受到了物流要素数智化完全可以向科技要生产力。
数字化驱动航空物流枢纽,其实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这些被写入《国家物流规划》的举措,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航空物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升资源配置力?
加大力度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去年12月正式升格,从原来萧山区管理,上升到了杭州以全市之力来打造的战略格局。”研讨会上,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炜炜,介绍了杭州对空港枢纽的战略谋划。
空港提能,意在提升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力。
“新发展阶段,我国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的一个重点,应是着力提升能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认为,应当完善枢纽配套设施,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推动空陆联运、空空周转等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衔接,增强资源配置的能力。
能够5小时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的香港国际机场,还在持续提能。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有75%的国际空运货物,都经香港国际机场运到世界各地。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大湾区与全球货运旅客需求,香港还计划在明年实现三条跑道系统同步运行。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升格一周年之际,一个好消息传来: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正式获批,一场围绕“规划、空间、建设、项目”而展开的攻坚战在加速推进,其中就包括“万亩大征迁”,以连片腾挪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来吸引重大项目投资,支撑杭州空港成为链接全球、驱动双循环格局的浙江第一开放门户。
目前,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迈入“4000万级俱乐部”,货邮吞吐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五。到2035年,机场年客运吞吐量将达9000万人次,实现5小时航程联系全球一半消费者、飞抵亚太地区主要城市。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级大跃升,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也面临两大核心问题,一个是如何支撑从4000万到9000万人次的客流增长,一个是如何提升机场的辐射能力。”吴炜炜告诉记者,最近获批的杭州经济临空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就从立体交通侧部署“一环、一站、四链”,将全面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什么是“一环、一站、四链”?“一环”,即由杭州中环、杭甬高速复线、规划中的靖江快速路和规划中的机场东路等四条快速路组成环绕机场的一个“环”;“一站”,即预留城市航站东枢纽;“四链”,即四个方向融入临空示范区的交通廊道,包括2条高铁、2条高速公路,以及多条地铁。“可以想象,临空就是浙江未来的‘交通之心’。”上海同济空间规划院副院长朱郁郁说。
省市同向发力,加快杭州航空枢纽快速提能。近年来,浙江一直将杭州空港地区视为第一开放门户,并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依托,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供应链配制中心,推动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建设攀上新台阶。
“空中丝路”为何重要?
引领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杭州航空枢纽提能驶上国家级“快车道”:近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杭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上榜,这是浙江唯一上榜的空港型物流枢纽。随着新一轮名单发布,目前已获批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共有13个。
航空枢纽,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引领支撑作用。我国1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城市GDP总和,占全国62.25%。仅2022年,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都位列全球货运机场前20强,这三家机场货运总量,已占全国机场货运量45%,航空物流枢纽已经成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引擎。
未来,“空中丝路”越织越密,数字化依然是动力源泉。“物流要素聚集,不仅将催生交通与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等建设,还将为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营造环境。”汪鸣解释道,所谓枢纽偏好型产业,不再是原来的开发区型物理布局,而是集交易、结算、区域分拨和空间布局于一体的生产、贸易、物流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更多符合数字经济、数实融合方向的适空产业会在空港区域爆发式增长。
杭州抓住适空产业发展机遇,力争让临空经济示范区,跃升为融合城东智造大走廊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硬核中轴。“环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我们将重点谋划航空总部区、国际自贸港、会展新客厅、生物科技谷和智能智造园五大千亿级产业大平台。”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抢抓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临空契机,将推动“数字”与“产业”双向赋能,努力让临空成为杭州乃至全省数字贸易支柱。
除了杭州航空枢纽,浙江还在谋划全域航空枢纽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浙江将形成‘两枢纽、两特色、一专业’的布局。”浙江省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戴昇介绍,两枢纽即杭州机场、宁波机场,两特色即温州机场、义乌机场,一专业即嘉兴机场。
围绕这一战略布局,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开通了全国首条第五航权大洋洲客运航线,成功投用全国首个多层结构+智能航空货站,建成上线了全省航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航空物流大数据中心……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者重塑中,浙江对外经贸连通和国际交往正在铺就一条“空中丝路”,更好支撑浙江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