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然而,长期以来,村干部的地位和待遇并不高,他们的工作量大、压力大、收入低,缺乏激励和保障,导致村干部队伍流动性大、素质低、积极性差,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村干部管理的新模式——村干部管理“职业化”。所谓村干部管理“职业化”,就是对村干部实行规范化、专职化、正规化的管理,提高村干部的报酬、福利、保障和发展空间,激励村干部积极作为,提升村级组织的效能和公信力。
村干部管理“职业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报酬工薪化:村干部的报酬由原来的不稳定、不透明、不公平,变为稳定、透明、公平。村干部每月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绩效,领取固定的工资和奖金,不受村集体经济的影响,也不需要从村民手中收取任何费用。村干部的报酬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甚至超过了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增强了他们的经济安全感和社会地位。
岗位公职化:村干部的岗位由原来的兼职、临时、随意,变为专职、长期、规范。村干部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每天坐班,专职从事村务管理,不得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也不得兼任其他社会职务。村干部要按时上下班,接受考勤和考核,服从上级的指导和监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管理规范化:村干部的管理由原来的松散、随意、无序,变为严格、科学、有序。村干部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办事,接受村民的监督和评议,不得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村干部要参加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掌握新的政策和技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发展持续化:村干部的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单一、无望,变为开放、多元、有前途。村干部有了向上晋升的机会,可以通过考核和竞选,进入地方专项事业编制,成为乡镇干部或者其他公职人员。村干部也有了养老保障,可以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险,退休后有稳定的收入和医疗保障。村干部还有了荣誉感,可以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得到村民的尊重和信任。
村干部管理“职业化”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村干部管理“职业化”对农村的治理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少实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干部管理“职业化”使村干部有了更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们不再把工作当作一个负担,而是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责任,一种荣誉。他们更加关心村庄的事务,更加积极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更加主动地为村民服务,更加勤奋地学习进步,更加努力地创造业绩,更加自豪地展示形象。
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治理效能和公信力:村干部管理“职业化”使村级组织更加规范化、正规化、现代化,提高了村级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级组织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协调解决村内的矛盾纠纷,更好地推动村庄的建设发展,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反映村民的意见诉求,更好地赢得村民的信任支持。
提高了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村干部管理“职业化”使村干部更加贴近村民,更加了解村民,更加尊重村民,更加服务村民,增进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村干部和村民的合作共赢。村干部能够更好地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更好地调动和利用村民的资源和能力,更好地满足和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地保障和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之,村干部管理“职业化”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农村实际、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创新。它既体现了国家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重视,又体现了基层干部对国家和农民的忠诚和奉献,也体现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互信和互助。村干部管理“职业化”不仅让村干部有了更好的待遇和发展,也让农民有了更多的实惠和幸福。
它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村干部管理“职业化”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推动,需要村干部和村民的参与和配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落实。相信在村干部管理“职业化”的引领下,我们的农村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农民会变得更加富裕,我们的乡村振兴会变得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