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我州深入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聚焦“三大经济”和系列三年行动等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红河建设,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红河瑞捷电工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人员对每班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和监管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州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对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拉网式摸排,组建专家团队,对100家企业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服务,形成“一企一策”85份。对申报工作存在困难的企业,采取上门辅导的方式,切实提高申报通过率。
目前,我州高新技术企业达76家,较上年增长13.4%。今年,我州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6家,44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22家被科技部第一批备案,2家进入国家核查,第二批20家待科技部公示,预计年内全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可达82家以上。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报工作,全州参评企业47家,较上年增长31.43%,入库备案企业32家。前三季度,我州获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98家。
红河技术创新研究院数字化金属板彩印中试基地工人正在操作
在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我州出台了《红河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试行)》,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2023年认定红河州院士专家工作站22家,合作项目涵盖贵金属、新材料、医疗卫生、绿色农业、水利水电等多个领域。
鑫联环保——全自动流水线旁机器人在精准抓取、堆码金属锭块
在积极推进云南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建设中,云南省东南亚稀贵金属新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云南省蚕桑海外科技合作示范园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云南省绿色食品中越双边国际联合实验室、云南省智慧物流(中越)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挂牌。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州始终把创新人才引育作为重要内容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与澳大利亚联邦学院开展甘蔗抗旱光合生理合作研究
做好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推荐申报,推荐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董林申报“科技领军人才”,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吴建明团队、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崔振英团队申报“创新团队”。
——组织开展云南省“两类”人才申报工作,推荐申报云南省两类“人才”15人,拟入选8人,其中,推荐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拟入选3人;推荐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人,拟入选5人;
红河州人才公寓 尚秋媛摄
——实施“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做好“红河奔腾高层次人才”“红河奔腾创新人才”申报评审工作,经资格审查进入评审73人,创新人才专项28人。经专家组评审,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2023年入选高层次人才30人,创新人才18人;
——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在云南省202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中,我州参与单位共荣获科学技术奖励20项,包括科学技术进步奖17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3项;
——成立云南红河熊庆来科学技术奖励基金会,鼓励社会力量出资200万元设立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奖,对在红河州科技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2023年拟奖励杰出贡献奖1人,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共计20项。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技术承载能力和成果转化率。截至目前,全州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22项,合同成交总金额达1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达7亿元。
村民在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就近就业 胡艳辉 摄
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我州努力促进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增信放大作用,搭建良好科技与金融沟通渠道。
贯彻落实《云南省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构建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融资担保、科技保险等各种金融方式深度结合的模式和机制,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红河分行完成对弥勒某能源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实现发明专利权质押科技型贷款“零”的突破;建设银行红河州分行“善科贷”业务累计为17户科创企业给予授信,授信金额1054万元,户均62万元。贷款余额948万元,贷款支用率90%。
随着银行、担保、保险以及创业投资机构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我州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插上“科技+金融”的翅膀,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优质发展。
记者:曹松林 通讯员:任维亚
未署名图片由州科技局提供
责编:普丽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云南亚尊律师事务所
律师:杨煜峰 13808775963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朝阳路新视界小区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