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星际时代】第2期:SpaceX、Starlink、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头部公司动态,全球航天产业概况、前沿资讯速览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2023-12-14 阅读:18

六合商业研选重磅推出“星际时代”栏目,聚焦全球航天产业,整理航天产业概况、头部公司动态、前沿资讯、投融资项目等,前瞻洞悉航天产业热点与发展趋势。

人类进入大航天时代,商业航天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传统航天产业,以政府为主导,全球主要国家出于国防、科研、经济等目的,积极发展航天产业。随着政策放开,民间资本逐步进入航天产业,大航天时代与大航海时代一样,在经历大国以国家力量主导后,进入商业航天时代。商业航天采用市场化机制,通过商业力量与科技力量结合,加速航天产业发展,推动人类成为跨星系物种。

本期“星际时代”覆盖全球航天产业概况、5家头部公司动态(SpaceX、Starlink、蓝色起源、维珍银河、星际荣耀)、5条前沿资讯(马斯克否认星链卫星挤占太空空间、韦伯太空望远镜到达目标轨道、NASA计划在火星发射火箭、OneWeb创始人发布32.7万个卫星发射计划、日企计划推出乘气球游太空服务)、5家投融资项目(ICEYE、Usar Major、深蓝航天、工大卫星、火箭派)。

正文:

全文6,026字

预计阅读12分钟

全球航天产业概况

商业航天高速发展,太空产业经济规模将达万亿美元量级。瑞银集团2021年5月预计,亿万富豪带动的太空商业旅行市场规模,2030年可达30亿美元。欧洲咨询预计,太空经济规模,将从2016年2,850亿美元,增至2030年6,42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预计,太空经济规模,2040年可能突破万亿美元;美银美林预计,全球太空产业规模,2045年将增至2.7万亿美元。

2021年,世界航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全年航天发射活动创历史新高,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进入空间、利用空间、探索空间能力持续提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2年2月9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发射任务,为1957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2021年,发射航天器总数量1,846个,创历史新高,总质量777.7吨,是航天飞机退役以来最大值。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领域,全年共执行55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191.2吨(+85.5%)。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航天器总数量103个,总质量189.7吨。

TechWeb 2022年1月12报道,根据企查查数据,国内目前共有9.5万家航天相关企业,陕西、四川、广东排前三,分别拥有2.9万家、1.6万家、0.8万家;2019~2021年,新注册航天企业分别为4.4万家(+106.8%)、1.6万家(-63.9%)、1.7万家(+4.0%),2020年大幅减少,主要受疫情影响。过去10年,中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事件共341起,披露融资额243.1亿;2021年,商业航天赛道融资事件共35起,披露融资金额64.5亿。

商业航天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地球卫星数量将大幅增长。美国航天局2022年2月8日发布数据,目前环绕地球轨道内约有2.5万个卫星运行,其中约0.61万个卫星轨道近地点高度在600公里以下。除Starlink星链计划新增部署约3万个卫星外,多家太空公司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申请,要求新建或扩建太空卫星互联网,要求总共批准发射近3.8万个卫星,阿斯特拉(13,620个)、OneWeb(6,372个)、波音(5,789个)、亚马逊(4,538个)、Hughes Network(1,440个)、Telesat(1,373个)、SpinLaunch(1,190个)、Intelsat(216个)、Inmarsat(198个)。

航天产业头部公司动态

SpaceX宣布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量子位2022年2月15日报道,SpaceX宣布,将启动新的载人航天计划北极星项目,在地球上方约500公里处(国际空间站距地球300多公里),打开龙飞船舱门,让平民宇航员走进太空,实现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北极星项目将进行3次载人飞行,首次任务代号北极星黎明,预计最早2022年底通过猎鹰9号火箭发射,预计飞行时长5天。执行太空行走的平民宇航员,将穿上SpaceX自主设计舱内服升级而来的舱外活动宇航服。

除商业太空行走外,北极星黎明任务计划将在范艾伦辐射带部分轨道进行健康影响研究,包括太空病、太空辐射对人体影响、太空飞行带来的神经眼综合症SANS等。

机组人员会首次在太空中测试星链Starlink激光通信,为未来太空通讯系统获取有价值数据,对未来月球与火星任务有很大意义。

SpaceX计划用星舰发射第二代星链卫星:再发射29,988个卫星

新浪科技2022年1月13日报道,SpaceX搁置使用猎鹰9号火箭向近地轨道发射近3万个星链Starlink卫星的计划,转而专注采用SpaceX星舰发射第二代星链宽频卫星星座。SpaceX表示,目前已超过预期开发进度,有可能最早2022年3月开始发射星链第二代系统。

与地面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同时运行一代以上的技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一样,SpaceX计划同时使用两个网络提供服务,将继续维护第一代系统,发射适当的替换卫星;与此同时,也将进行第二代系统的初步部署。

SpaceX公司表示,采用星舰发射星链卫星方案是首选,将发射29,988个卫星到9条倾斜轨道,轨道高度340~614公里。目前已被放弃的猎鹰9号发射方案,是在12条倾斜轨道部署29,996个卫星,轨道高度328~614公里。

40个Starlink星链卫星被地磁风暴毁坏

2022年2月8日,SpaceX表示,2022年2月3日发射的49个Starlink星链卫星中的40个,被地磁风暴毁坏,预估这些卫星将在不久后重返大气层销毁,坠毁卫星不会干扰其他卫星运行,并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不会有碎片落向地面。

地磁风暴是太阳风,涌入地球磁场,并在地球高层大气中产生带电粒子与电流。太阳风的激增,会让上层大气变暖,进一步导致大气密度增加,处于较低地球轨道的卫星,遭受阻力急剧增长,导致“翻滚”回地球。

蓝色起源CEO:将建造更多火箭,满足太空旅游强劲需求

新浪科技2022年2月18日报道,蓝色起源CEO鲍勃·史密斯Bob Smith表示,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商业太空运输会议表示,蓝色起源需要建造更多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火箭,以满足太空旅游市场的需求。

蓝色起源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供给能力很有限。2021年,蓝色起源用新谢泼德号火箭与太空舱进行3次载人发射与1次货运研究发射;2022年,很容易将任务数翻番。

维珍银河再次开售太空游船票

腾讯网2022年2月16日报道,维珍银河再次开售太空旅游船票,1个座位售价45万美元,旅程约90分钟,1张船票订金15万美元,飞行前支付尾款。

维珍银河CEO迈克尔·科尔格雷泽Michael Colglazier表示,计划2022年晚些时候开始商业服务时,让首批1,000名用户登上飞船,这将为维珍银河开启常规运营与扩大飞行器规模提供基础。

星际荣耀获得北京大兴发展1亿融资

北京大兴发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助推北京大兴区商业航天产业布局,为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星际荣耀合计提供1亿融资,用于企业火箭生产线总装设备购置。

2021年9月,星际荣耀旗下子公司星际智造与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府签约,其火箭总装总测基地项目落地大兴区,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较大,是液体火箭及发动机研发的重要保障,对完善火箭研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产业前沿资讯

马斯克否认星链卫星挤占太空空间:地球低轨道能容纳几百亿个卫星

新浪科技2021年12月30日报道,马斯克否认星链卫星挤占太空空间。马斯克表示,太空是极为庞大的,卫星本身很微小,地球低轨道可容纳卫星,相当于地球存在的20亿辆汽车与卡车,围绕地球的低轨道形成1个壳,这个壳的面积比地球表面积还要大,此外,每隔10米高度形成1个新的壳,一直能深入到太空中。这意味着,地球低轨道可容纳数百亿个卫星,目前的几千个卫星根本不算什么,就好像目前地球上出现几千辆汽车,没有什么值得担心。

马斯克把低轨道卫星密度与地球上的汽车进行对比,这种说法遭遇太空专家挑战。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道文Jonathan McDowell表示,太空中的航天器以每小时2.7万公里速度飞行,如果有可能与其他航天器发生碰撞,它们需要比地球汽车间更大的间隔空间,来实施轨道临时调整;在上述飞行速度,如果航天器之间保持3秒间隔,每个太空地球轨道壳可容纳卫星只有约1,000个。

美国太空咨询公司Astralytical专家萝拉·福泽克Laura Forczyk表示,马斯克把太空卫星数量比较为地球上汽车,这种说法比较轻率,不过马斯克认为目前太空需要进行“交通管理”,这是正确的。许多公司准备在太空部署几千个卫星,构建卫星通讯网络,这意味着不同国家需要进行更多沟通协调,共同决定如何分配轨道空间,如何管理太空交通。

韦伯太空望远镜到达目标轨道

2022年1月25日,历经30天太空漫游,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到达目标轨道,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此处是特殊的空间重力稳定点,太阳、地球、月球联合引力起到平衡作用,可用最少的燃料保持航天器位置固定,也称悬停。

韦伯是史上首款超级红外线太空望远镜,也是目前发射最大的太空望远镜,口径6.5米,由18块六边形镀金晶片拼接而成。理论上,韦伯太空望远镜太空观测能力是哈勃空间望远镜100倍。

2022年2月11日,韦伯太空望远镜传回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恒星HD 84406。恒星HD 84406,位于北斗七星附近的大熊星座,距离地球约260光年,这颗恒星的视星等(观测者用肉眼看到的星体亮度)约为6.9,肉眼无法看到,需要配备高倍双筒望远镜观测。

NASA计划在火星发射火箭

爱范儿2022年2月1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与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签署建造火星上升飞行器MAV合同,MAV属于小型轻型火箭,将放在样本回收着陆器内,最早2026年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送至火星后,用于从火星表面发射回太空,带回火星岩石、沉积物、大气样本。

NASA表示,MAV将成为第一个从地外星球发射的火箭,是取回毅力号火星车收集样本,并将其运送到地球进行高级研究活动的关键部分。

毅力号2021年2月19日,成功着陆火星,任务是探测杰泽罗Jezero撞击坑附近火星表面,目前正在收集火星岩石、土壤、大气等样本。

NASA样本回收着陆器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携带MAV到火星表面,在Jezero杰泽罗撞击坑附近或内部着陆,获取毅力号储存样本。着陆器取得样本后,将作为MAV发射平台,实现MAV在火星发射,当MAV到达火星轨道时,将被配备有NASA捕获、遏制、返回系统的欧洲航天局ESA地球返回轨道器捕获,在21世纪30年代初至中期,将样本带回地球。

MAV开发面临不小挑战,必须足够坚固,以承受恶劣火星环境,还要具有能与多个航天器协同工作的适应能力,为了能放入着陆器内还必须足够小。

OneWeb创始人发布32.7万个卫星发射计划

36氪2021年11月8日报道,卫星运营商OneWeb创始人、目前卢旺达卫星网络项目负责人格雷格・惠勒Greg Wyler,向卢旺达航天局提交文件,希望向地球轨道发射32.7万个个卫星,建立全球无线宽带网络。

格雷格・惠勒Greg Wyler是OneWeb创始人,在OneWeb破产重组后,董事会包括英国政府、印度巴蒂集团、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软银等,格雷格・惠勒Greg Wyler已退出OneWeb,目前主要负责卢旺达卫星网络项目。

2020年5月18日,卢旺达总统保罗·加卡梅担任主席的内阁会议批准法案,决定2020年7月正式成立卢旺达航天局,卢旺达成为非洲少数几个拥有航天局的国家。

2012年格雷格・惠勒Greg Wyler成立OneWeb时,卢旺达是第一批向OneWeb投资的股东,且此后追加投资。

日企计划推出5.6万人民币乘气球游太空服务

日经中文网2021年12月23日报道,日本札幌市太空领域初创企业岩谷技研,致力将乘坐充气气球的太空游览服务推向实用化,与搭乘火箭的太空旅行不同,利用充气气球,不需要准备与训练。

岩谷技研目前正在开发的充气气球由特殊塑料制成,里面充入氦气,仅靠浮力即可上升至平流层(距离地面10~50公里)。吊在气球下方舱体部分可载人,约1小时即可抵达距地面25公里高空。

公司计划最早在2023年开启,在太空入口位置,参观1~2小时后返回地面服务,人均费用争取2030年降至100万日元/人民币5.6万元。

岩谷技研2016年成立,包括公司成立前实验在内,累计放飞170多次无人气球。岩谷技研从3年前开始开展用气球搭载生物,并运送到平流层试验;2018年,公司让搭载装有鱼的水槽与供氧氧气瓶的气球升空,最后让鱼平安返回;2021年,成功使可乘坐1人的气球升空。

航天产业投融资项目

芬兰雷达小卫星企业ICEYE获1.36亿美元D轮融资

36氪2022年2月7日报道,芬兰雷达卫星运营商ICEYE宣布完成1.36亿美元D轮融资,Seraphim Space领投,英宇航系统公司BAE System、日本鹿岛风投Kajima Ventures等跟投,融资将用于加速卫星星座构建,扩大自然灾害洞察与解决方案业务。

ICEYE 2014年成立,是芬兰阿尔托大学孵化初创企业,累计募资3.04亿美元。2018年,ICEYE发射第一个卫星ICEYE-X1,是第一个100公斤以下搭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传感器的小卫星(70公斤)。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主动式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并具有一定地表穿透能力。SAR系统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资源勘查、农作物估产、测绘、军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截止目前,ICEYE共有16个在轨卫星,建立全球最大的小型SAR卫星星座,并计划2022年底前再发射9个。2020~2021年,ICEYE营收增长幅度约400%。

ICEYE除提供上游卫星影像与数据外,开始逐渐向下游应用扩展,提供行业解决方案。ICEYE目前拓展提供洪水监测解决方案,为保险与再保险行业提供近乎实时的洪水范围与深度数据,具有建筑物级别分辨率,可在洪水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提供。

火箭引擎制造公司Usar Major,C轮融资8,500万美元

TechCrunch 2021年12月8日报道,美国火箭引擎制造公司Ursa Major完成8,500万美元C轮融资,BlackRock领投,以及XN、Alsop Louie、Alpha Edison、Dolby Family Ventures、KCK、Space Capital、Explorer 1、Harpoon Ventures等参投,融资将用于扩大制造业务,研发更多发动机。

SpaceX、Blue Origin前推进工程师Joe Laurienti成立Ursa Major。Ursa Major目前有两种产品,哈德利Hadley发动机,具有5,000磅推力的液氧与煤油发动机,目前正在投产;雷普利Ripley发动机,比哈德利Hadley发动机强大10倍,拥有5万磅推力。

Ursa Major工厂在美国科罗拉多,主要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引擎。Joe Laurienti表示,公司2022年订单需交付50多台哈德利Hadley发动机,雷普利Ripley发动机将在未来几年投产;2022年,公司最多每周制造1台发动机,之后发展到每周制造2台;尽管发动机尚未进入太空,公司已与部分商业客户合作,包括初创火箭发射公司Phantom Space、太空公司Stratolaunch,并与政府签订研发合同。

深蓝航天完成近2亿A轮融资

36氪2022年1月18日报道,深蓝航天完成近2亿A轮融资,融资将用于星云-1液体火箭研制、火箭可回收重复使用技术验证及发射准备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养。

深蓝航天2017年成立,致力研发液体燃料可回收复用火箭,并提供商业航天服务。目前深蓝航天总部在江苏南通,在北京亦庄、陕西西安分别设立火箭总体、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陕西铜川设立火箭动力系统测试基地。

深蓝航天创始人霍亮表示,相较固体燃料火箭,液体燃料可回收复用火箭形态,才能使发射成本大幅降低、投送能力大幅提升。深蓝航天目前研发星云-M火箭,搭载1台自研雷霆-5液氧煤油发动机,该型号发动机真空推力为50KN,可实现50%~100%推力调节。深蓝航天分别在2021年7月、10月完成米级、百米级的火箭垂直起飞与垂直降落回收飞行试验。

深蓝航天创始人霍亮表示,自研雷霆-5发动机大量采用3D打印结构,减少火箭发动机零部件数量,减轻供应商压力;雷霆-5发动机85%重量的零件由3D打印技术制作,是目前国内使用3D打印零件最多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商业航天公司工大卫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2021年12月31日报道,哈尔滨商业航天公司工大卫星宣布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融资将主要用于产线升级、创新研发、团队建设等方面。

工大卫星2020年12月成立,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核心团队发起,哈工大以卫星技术方面知识产权出资,共同成立商业航天公司,具备微小卫星整星批量化设计、制造及在轨交付能力,主要面向市场提供商业卫星产品。

微小商业卫星相较传统大卫星,价格更低,能够快速、批量化生产。工大卫星董事长陈健表示,商业卫星要做到快速生产,首先在设计端要实现足够柔性化,充分考虑用户个性化需求与运载、载荷等外部因素,实现设计层面最优解。

商业航天企业火箭派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36氪2021年12月13日报道,商业航天企业火箭派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融资将用于加快推进“达尔文二号”液体运载火箭项目贮箱、舱段、遥测电气产品等关键部件投产与技术团队扩建。

火箭派定位商业航天2.0企业,通过需求牵引,利用星箭一体化设计思路,用量产方式降低发射成本,打造空间生物实验室,未来探索打造太空药厂及太空医院,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商业化的空间技术产品与服务。火箭派已与上海交大、瑞金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拓空间生物医药市场。

2021年10月29日,火箭派与九州云箭签约液体运载火箭发动机项目,解决运载火箭核心环节。火箭派达尔文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一级采用1台7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二级采用1台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真空版),计划2023年首飞。

火箭派团队目前50人,技术团队成员包括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常委、卫星工程总师闵长宁等,运载火箭团队各分系统岗位成员已基本齐备。

相关研报:

【头号玩家第二季预售】:科技创新带来范式转换,拓展无尽新边疆

九宇资本赵宇杰:1.5万字头号玩家年度思考集,科技创新,无尽前沿

九宇资本赵宇杰:1.5万字智能电动汽车年度思考集,软件定义,重塑一切

【重磅】六合年度报告全库会员正式上线,5年多研究成果系统性交付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预售】百年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大幕开启

【头号玩家第一季预售】:科技巨头探索未来,头号玩家梯队式崛起

【首份付费报告+年度会员】直播电商14万字深度报告:万亿级GMV风口下,巨头混战与合纵连横

【重磅】科技体育系列报告合集上线,“科技+体育”深度融合,全方位变革体育运动

【重磅】365家明星公司,近600篇报告,六合君4年多研究成果全景呈现

九宇资本赵宇杰:CES见闻录,开个脑洞,超级科技巨头将接管一切

【万字长文】九宇资本赵宇杰:5G开启新周期,进入在线世界的大航海时代|GBAT 2019 大湾区5G峰会

九宇资本赵宇杰:抓住电子烟这一巨大的趋势红利,抓住产业变革中的变与不变

【IPO观察】第一季:中芯国际、寒武纪、思摩尔、泡泡玛特、安克创新等11家深度研报合集

【IPO观察】第二季:理想、小鹏、贝壳、蚂蚁、Snowflake、Palantir等12家公司深度研报合集

【IPO观察】第三季:Coinbase、Roblox、快手、雾芯科技等12家公司深度研报合集

【重磅】年度观察2019系列合集:历时3个多月,超20万字近500页,复盘过去,展望未来,洞悉变与不变

【珍藏版】六合宝典:300家明星公司全景扫描,历时3年,210万字超5,000页,重磅推荐

九宇资本赵宇杰: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碎片化思考

九宇资本赵宇杰:九宫格分析法,语数外教育培训领域的道与术

【2022回乡见闻录】20位90、00后2万字,4国13地,全方位展现国内外疫情防疫、春节氛围、发展现状差异

【2021回乡见闻录】22位90后2万字,就地过年与返乡过年碰撞,展现真实、立体、变革的中国

【2020回乡见闻录】20位90后2万字,特殊的春节,时代的集体记忆

【重磅】22位“90后”2万字回乡见闻录,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县城、乡镇、农村

六合君3周岁生日,TOP 60篇经典研报重磅推荐

下午茶,互联网世界的三国杀

5G助推AR开启新产业周期,AR眼镜开启专用AR终端时代

新商业基础设施持续丰富完善,赋能新品牌、新模式、新产品崛起,打造新型多元生活方式

【重磅】中国新经济龙头,赴港赴美上市报告合辑20篇

知识服务+付费+音频,开启内容生产新的产业级机遇,知识经济10年千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从APP Store畅销榜4年更替,看内容付费崛起

新三板,我们有个九宇会家族

新三板破万思考:新三板日交易量10年100倍?

九宇资本赵宇杰:科技改变消费,让生活更美好|2017 GNEC 新经济新消费峰会

九宇资本赵宇杰:创业时代的时间法则,开发用户平行时间|2016 GNEC 新经济新智能峰会

九宇资本赵宇杰:互联网引领新经济,内容创业连接新生态|2016 GNEC 新经济新营销峰会

请务必阅读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标签: sdf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