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确认,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限制措施构成贸易壁垒,实际上,这一公告的发布已经表明,经过八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的限制性措施确实已经构成了事实上的贸易壁垒,大陆地区必须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同时也表明,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与风向正在发生变化,简而言之,从商务部的议事公告可以看出,这种变化也是基于多方面考虑。
第一,基于事实的考虑。此次商务部经过长达八个多月的调查,最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及《对外贸易壁垒规则》做出的调查取证,认定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的限制性措施构成了贸易壁垒,这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当初,马英九在台湾地方政府执政时,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为促进各自的发展,达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同时又能促进各自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两岸关系比较平和的情况,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各自发展。
等到蔡英文上台后,一直对大陆奉行限制性的贸易政策,这才导致这些年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大陆输台商品急剧锐减。民进党地方政府对大陆输台商品的限制竟然达到2500多种,民进党地方政府的倒行逆施,显然不能构成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平等贸易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大陆企业的利益,为维护大陆人民的利益,商务部也必须有所行动,此次发布公告确认,台湾地区对大陆的限制性贸易措示构成贸易壁垒,实际上就是表明,大陆要准备行动。
第二,除了经济上事实俱在,大陆地区确实在与台湾地区的贸易中,因民进党地方政府加持的贸易壁垒遭受损失之外,还有一大重要原因也促成了商务部认定台湾地区对大陆的限制性贸易措施构成贸易壁垒,即民进党地方政府的倒行逆施已经到了让中央政府难以忍受的地步。大陆当初有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战略,通过经济惠台的方式、甚至是输送利益的方式稳住台湾、拉拢台湾、亲近台湾,最终让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互联的基础上,实现民相通、心相通,最终让两岸问题得以解决。这些年实行这一方案后,大陆却发现当初的这一想法太过于一厢情愿,一方面,民进党地方政府拿了大陆输送给台湾的好处;另一方面,却用这些好处大肆购买美国的军火装备。民进党企图通过武装台湾的方式,进一步与大陆对抗,反而使得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也使得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定计划受到极大冲击与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也必须有所调整。
如今,台湾地区2024年的地方选举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实际上,国民党、民进党都不是大陆看好的政治力量。民进党不必赘言,民进党是赤裸裸的“台独”力量,国民党则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已经腐烂到极点的政党。即使国民党上台,要想依靠其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两岸问题的主动权、主导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上。此时商务部认定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的限制性措施构成贸易壁垒,实际上就表明,在解决台湾问题时,中央政策的重心从来都在14亿中国人民的身上,而不再过分注重台湾岛内两党之间的轮流争夺。实际上,无论是所谓的“蓝营”,还是所谓的“绿营”,骨子里都是一丘之貉,此次商务部的公告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中央政府对台湾岛内的政客以及政党力量已经彻底死心。
第三,商务部出台公告,认定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的限制性措施构成贸易壁垒,如果要改变大陆单方面的惠台政策,也必然会对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贸易构成一定影响,但并不等于中央政府不会考虑台湾人民的利益。在商务部发布这一公告之前,中央政府出台了《福建省推进两岸深入合作意见纲要》,在这一《意见纲要》中,大陆出台了很多具体且立马可行的惠台政策。只要台胞在大陆经商、生活、定居、接受教育,大陆就立即可以为其发放大陆身份证,而不是过去的台胞证。
有了大陆身份证后,就可以享受大陆一切民生政策带来的福利,既可以交社保,也可以享受一切中国大陆公民享受的国民待遇。商务部发布的这一公告,一方面表明,大陆的单方面惠台政策到了该调整之时;另一方面,大陆也通过“拉出来”的方式让更多台湾人民、台湾青年享受到大陆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以及社会保障。这就是双管齐下的政策,既有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这也表明,解决台湾问题时的主动权、主导权依然牢牢掌握在大陆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