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的小文章,这一期接着聊上次任职资格认证当中发现的那些事儿!上次在任职资格认证当中,有人提到了国际化这个概念,包括我们的战略规划里面也曾经讲过有关国际化的内容,但是真的什么是国际化?突然发现,自己其实真的没有真正想清楚这个概念,基于这个出发点,我近期进行了一些反思,现在就把我对国际化的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Part One
国际化不仅仅是把已有的产品卖到更多的国家
公司自从06年就开始做海外市场,我们经常吹的牛就是我们的产品覆盖了多少个国家,有多少家海外的合作伙伴,有多大的海外销售额,有多少的海外业务和技术人员等等,我们自认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但是这个真的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吗?
我认为目前的国际化存在以下问题:
1、 我们所有的产品设计和定义其实都是基于已知的国内需求或者是臆想中的海外需求来完成的,我们对于所谓的国际化市场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
2、 虽然我们的产品也做了很多相关的欧标和美标的认证,但是我们也仅仅是满足标准字面上的需求,对于这些标准条款背后的含义,其实我们缺乏有效的挖掘,比如,所谓的STO功能,究竟是在什么场合下产生的,为什么这样要求?欧标和美标为什么对应的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等指标都不一样?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不了解,我们所有的设计都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
3、 我们始终希望定义一款爆款产品,行销全球,但是现实却是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没有真正把全球化的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格式化处理,最终导致我们的产品或者我们所做的工作放到哪里都不是最佳的状态。
4、 国际化,不仅仅是业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国际化,国际化是整个公司,整个组织都要用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去推动我们的工作。
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出发的早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发优势,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个先发优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丧失,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知!
Part Two
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销售行为
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当我们的业务遍布全球时,我们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但在我看来,这个仅仅是所谓的业务国际化,而不代表真正的国际化!国际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国际化范围之内配置资源,也就是我们要把中国的资源配置到全球,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全球的资源,赋能我们的业务,只有真正做到国际化范围之内配置资源,才可以真正具备国际化企业的雏形!正如,近期炒的很火的华为雇佣了俄罗斯籍的全球编程冠军的新闻,其实真正体现出来的就是华为是我们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化企业!
国际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我们要把我们的工作成果向全球输出,也就是我们要让我们的业务遍布全球;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的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我们的资源配置范围越大,我们所能够掌控的业务自由度就越大!在现实当中,由于语言等方面的种种原因,我们比较少考虑这方面的内容。
Part Three
国际化还是一种思维和文化的视角
国际化,我们更多的是从业务的层面讨论的比较多,无论是我们输出还是资源利用,其实都是在谈业务,所有的业务其实都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国际化的底层逻辑还是要从人的维度来思考问题!
而讲到人的问题,就离不开文化和人性。正如有一次与一个业界大佬沟通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深以为然:其实人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所谓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尊重?还是?
当我们在谈到国际化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尊重和包容;尤其是对于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包容。不同的文化,对于同一事件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Part Four
国际化还需要考虑各种法规和制度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法规和制度,包括我们在产品上经常遇到的各类认证、以及各个国家对于企业和业务管理上不同的制度规则,这些规则是我们日常业务开展的基础要求,我们要做国际化,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合规经营的主体,而不是在各种野蛮式生长的试错当中,不断去缴各种学费,这样的成长,代价太高,有很多时候,代价甚至是让整个公司所无法承受的!
因而,合规经营是整个国际化的首要基础,只有基于稳健的合规,才能有不断持续地成长!
国际化,是一个大的概念,我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参与到国际化当中来,随着战略规划的落地,我们真的要仔细考虑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不是我们能说英语就是国际化,不能说外语就不是,而是我们是否真正的从心底里面认同国际化的要求,只有真正的认同,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