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中国品牌专题周|亮于世界的“中国名片”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2023-12-22 阅读:16

出品|网易新闻

导语:

  5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品牌日,而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能站在尖端科技制高点上,让世界敬畏的一把把“重剑”——大国重器——才是能亮于世界的“中国名片”。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作为“中国名片”的9个大国重器。

一、“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重8.2吨,由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返回器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像糖葫芦一样被“串”在一起。系统由结构、机构、测控数传、天线、数管、供配电、热控、采样封装、工程参数测量、GNC、推进、回收、对接机构与样品转移,分离机构和有效载荷共15个分系统组成。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23天后携带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共经历了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11个重大飞行阶段。

  实现了5个“首次”突破,既是亮点、也是难点。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上起飞。首次在38万千米外月球轨道上完成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首次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储存、分析和研究系统。

  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的月壤,是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的月球样品,可能隐含着月球生命的重要演化史,也将是打开月球上氦-3能量之门的一把金钥匙。2021年2月22日,带回的月壤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

  嫦娥五号工程,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中国探月工程则是人类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的一段重要节拍。这并不是终点。探月计划第四阶段任务已开启,未来中国还将探测月球的两极,建立月球科研站,最终实现载人登月及建立月球基地的梦想!

二、“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是自主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历时5年攻关。它是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也是当前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中载员人数最多、海底作业时间最长、作业能力最强的装备。装配了百千瓦时级的全海深承压锂电池组。载人舱内径为世界同类型潜水器最大,可以同时容纳3名潜航员。国产化率达到96.5%,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奋斗者”号载人舱球壳的材料采用具有良好热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性能的钛合金Ti62A,在韧性和可焊性与Ti64合金相当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强度,能抗为标准大气压的1100多倍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压强,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地方要扛住一辆小轿车的重量。

  控制系统能适应深渊复杂环境,融入了数据与模型预测、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等先进设计思想,水平面和垂直面航行控制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套主从伺服液压机械手具有7个关节,可实现6自由度运动控制,持重能力超过60公斤,能够覆盖采样篮及前部作业区域,具有强大的作业能力。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既能“下得去”,也能“上得来”。采用万米级声学通信系统,“海底捞针”更自由。

图片来源:http://kjt.fujian.gov.cn/xxgk/gzdt/kjdt/202012/t20201207_5474911.htm

  有着“地球第四极”之称的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万米海底,妙不可言。那里,水压高、温度低、完全黑暗。2020年10月10日起,研制和海试团队随“奋斗者”号远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万米海试,成功完成了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11月10日,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1月28日,“奋斗者”号胜利返航。

  “奋斗者”号的成功,背后是国家近20年来对载人深潜事业矢志不渝的鼎力支持,以及几代深潜人“一棒接一棒”无怨无悔地付出与奉献。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全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自行研制,于2020年7月31日建成并正式开通。它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北斗组网模拟图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供图 新华网发

  作为授时、导航系统,它满足了人类对时空信息的需求。北斗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百姓工作生活,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目前我国入网的智能手机中,70%以上提供北斗服务。北斗产业化应用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具有天然的国际性,不仅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导航和服务着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寻常巷陌。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是在北斗系统建设之初就提出的要求,“北斗未来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是许多人对北斗的期许。

四、中国天眼FAST

  FAST,为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单口径达500米,接收面积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25万平方米),建在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名为“大窝凼”的洼地里。于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近年来,为国际天文学界所瞩目。

  FAST,全身散发着独特魅力。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是一项取法自然的创举,让现代科技的精密与大自然的伟岸相辅相成。在洼坑内铺设4450块186种大小不同边长的三角形反射面单元,组成它的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能根据天体的目标位置实时地主动调节形状,调整30吨的馈源舱在140米的高空、206米的范围内运动,可以实现毫米级的指向跟踪。

  它,“独步天下”,是大国重器中经典的“观天巨目”,灵敏到可以在雷声中分辨出蝉鸣。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10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2.5倍。从理论上讲,FAST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边缘。借助FAST,我们可以洞悉星际间互动的信息,观测神秘莫测的暗物质,研究吞噬一切的黑洞,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2020年10月29日和11月5日,两篇基于中国天眼的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让中国天眼再次站上了世界舞台。

  20多年铸一锅,而今“天眼”始开。宇宙浩瀚,中国天眼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五、“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中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单台机组电功率120万千瓦 ,预计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用电和生活用电需求。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600万吨,相当于造林3万公顷,对生态环境保护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华龙一号”具有当今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者把今后60年,甚至100年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都考虑到。“华龙一号”采用完全的“中国芯”——177堆芯和CF3燃料组件,创新采用“能动加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在安全、经济和性能指标上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

  2021年1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核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正在加快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跨越。我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六、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

  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G50),由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发,为国内首台,于2020年11月27日,顺利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采用侧向进气、单轴、单缸布置方式,以天然气为燃料,冷端驱动,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发电领域。该机组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上同等级成熟商业机组的性能参数水平基本相当。填补了F 级重型燃气轮机方面的技术空白,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片来源:http://qingdao.dzwww.com/xinwen/qingdaonews/201909/t20190927_17113783.htm

  燃气轮机是涉及能源领域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性装备,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东方电气也曾生产过70多台300万MW的燃气轮机,国产率达到了80%,但是核心技术的20%却买不来,也无人转让。正是这些核心技术,制约了我国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步伐。G50的完美运行,标志着我国突破了“卡脖子”关键技术,具备自主生产和替代进口的能力,实现100%自主化。国产设备与同等功率进口燃机相比,整机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运行与维护价格可节省近一半,检修周期缩短50%以上。

七、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

  高速磁浮作为国际前沿尖端技术,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制高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由中国中车研制。自2016年7月项目启动,历经近四年科技攻关。于2020年6月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目前京沪高铁运营速度为350千米/小时,本次成功试跑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速度几乎是京沪高铁运营速度的2倍,甚至接近民航客机的巡航速度。

图片来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0094269587273969&wfr=spider&for=pc

  这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新突破,填补了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有利于保持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持续领跑,支撑“交通强国”战略。

八、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

  随着微软黑屏、Windows系统停更等事件屡次发生,中国企业面临操作系统遭禁令扼喉的威胁。自主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是中国电子下属中国软件麒麟团队打造的新一代自主创新操作系统产品,具有国内最高安全等级。于2020年8月13日发布,快速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这让人们看到了国产操作系统与日俱增的技术实力,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坚实脚步。从国外操作系统长期垄断到中国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数十年起落浮沉,直至银河麒麟V10问世,事实证明:做国产操作系统虽难上加难,但,中国可以!

九、新冠灭活疫苗

  新冠灭活疫苗,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紧急布局的多条技术研发路线之一的新冠疫苗。中国生物武汉所和中国生物北京所成功研发新冠灭活疫苗,分别于2020年4月12日和4月2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其中,中国生物武汉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成为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中国生物武汉所、中国生物北京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分别于6月30日、7月23日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紧急使用。

图片来源(微博&@国资小新)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10073639534733&luicode=20000061&lfid=4510073639331699

  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大规模新型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进行紧急使用后,一般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不良反应率远低于Ⅱ期临床阶段性结果。

  目前,国药集团北京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上市。在阿联酋、巴林等国也获批上市。

结语:

  科技创新铸就国之重器。国之重器,让国人为之自豪、世界为之赞叹,凝聚着中国人在科技创新的努力和拼搏,彰显了中国制造不断增强的实力,也充实着中国品牌逐渐厚重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庞之浩.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科学.2021年1月(73卷1期)

  4. 吕月.坐底10909米!“奋斗者”号勇往直“潜”有哪些硬科技?今日科技.2020.12

  5.王鲁平.走向全球的北斗大有可为(新知).人民日报.2021-4-22

  6.何晶,左琳.FAST是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中国报道.2019-12-05

  7.沈慧,佘惠敏.中国天眼凝望苍穹.经济日报.2021-4-22

  8.余剑锋.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名片”.红旗文稿.2021/4

  9. 孔祥林等.中国首台F 级50 MW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制.天然气工业.2020-12(40卷12期)

  10.中国中车.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中国机电工业.2020年7期

  11.杨中楠等.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

网易《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栏目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

合作邮箱:newsresearch_ntes@163.com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官方微博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网易号

标签: sdf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