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月5日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愈发紧密。
此外,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我国数字产业正向更高层次发展。未来产业、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字政府将成为城市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区域发展方面,我国东部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保持较高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同时,我国重点城市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北京、上海在全球被监测的169个城市中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在全球智慧城市榜单上,我国城市占据12席。在全球最具创新力城市前20名中,我国城市占据6席。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名中,我国城市占据8席。
二.定义
“数字化”这一概念在当今时代已经深入人心,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从字面上看,“数字化”似乎只是将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的过程,但实际上,它涉及的范围和深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数字化”更接近于“数据决策”的理念,即将海量的数据资源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之中,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用数据去引导和驱动经营决策。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会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数据、电商数据、媒体数据、行业数据、用户数据、潜在客户数据、产品数据和售后数据等。这些数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企业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规律和商机,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本质
数字化的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尖端数字技术,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通过云计算,企业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通过物联网,企业可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区块链,企业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增强企业的信任度和透明度;通过人工智能,企业可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决策,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在众多涌现的新技术中,人工智能(如AIGC等)受到了极为广泛的瞩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6.8%的受访者深信人工智能将带来深远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以及金融行业的受访者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尤为显著,占比达到了47%。同时,那些倾向于数字与实体融合生产的领域,如农业、能源和制造业等,也展现出了对人工智能的较高关注。这表明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过程中,这些行业很可能成为首批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领域。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数据驱动”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意味着企业的决策和行动都将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构建一系列数据化系统,如数据仓库、数据湖、智能分析平台、算法平台和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等。这些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和挖掘,使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企业逐渐向扁平化、网络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数字化也要求企业具备开放、创新和学习型的文化氛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
“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和应用的拓展,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生产力变革。它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在数字世界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拥抱数字化是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