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礼拜一,按公司某些同事的说法,周一不适合工作,因为人在岗位,魂在家中睡。
所以,为了展现人性化的一面,今天就不分享专业知识了,主要讲讲我毕业时找工作的经历,大家权当故事听听,放松一下烦闷的心情吧!
记得毕业那会,大概是夏初时分,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校招。那时也有很多公司到我们学校来招聘,乌泱泱的人群挤在那不算宽敞的操场上,来来往往地学生穿梭于各个招聘席前。
我们会计系共有4个班,算是人数众多的系了。校招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本地公司,没办法,学校的影响力不够大,外省公司看不上。
做会计嘛,女性在面试时会占有很大优势。我们班共有42人,5男37女,当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打印了几十份简历,看到合适的岗位就随手递上一份,至于人家看不看,我就不管了,反正也没报多大希望,广撒网总是没错的。
就这样,直到把手中的简历用完,才算了却我心中的忐忑。次日下午,我正在洗衣服时,就听到桌上的手机传来阵阵响铃声,原本不打算接的,毕竟一手的泡沫。但想着会不会有啥好事发生,便跑过去拿起了电话。
接听后,发现是某家公司约我面试。说实话,当时心里煞是激动,和对方约好了面试时间,我便傻站在那发呆了几分钟。没办法,这是第一次被公司认可。之后,就继续洗衣服,洗完后便准备接下来的面试资料。
第二天的面试过程还是挺顺利的,倒也不是说我能力有多强,实则没几个人去应聘。一是这家公司远在上海,二是招聘的岗位是成本会计。
我之前说了,学会计的人大部分都是女生,而女孩子通常对成本不感兴趣。因为成本核算需要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而且还要经常与车间和仓库打交道,哪有坐在办公室里来的舒服。
再加上这家公司不是本地企业,就导致适合的人不想去,想去的人不适合。得了,综合下来,这岗位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原因不复杂,我父母就在上海打工,每年寒暑假我和弟弟都会过去,自然我是不排斥这个地方的,而且成本会计不正是男会计的最好归宿嘛!
于是,在6月底我背着行李,先是回趟家,然后简单收拾了一番,便在7月初到公司办理了入职。从此,我就成了一名“光荣”的成本会计。前两个星期,我的工作是审核单据,说白了就是看纸质单据和系统上录入的数据能否对得上。
这是基本功,一则熟悉单据,二是了解ERP。之后,便是了解公司生产的产品,学习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到仓库去认识各类原材料,到研发部门去学习BOM,向会计前辈请教成本类账务处理,明白常用哪些科目,月末怎样在完工和半成品之间结转成本等。
其实,向别人请教是件很痛苦的事,毕竟在工作中前辈们不会无偿告诉你。即使迫于领导压力,也只会给你讲解皮毛知识,让你似懂非懂。
所以为了个人脸面,也为了证明自己,我开始自学成本核算教程,以及阅读成本类书籍。看了这么多的成本书,我认为有一本特别好,它就是《做顶尖成本会计应知应会150问》。如果你想学成本核算,一定要看这本书。
之后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便开始参与项目竞标工作,简单地说,就是为业务人员提供成本数据,方便对外报价。这项工作比单纯的核算产品成本要复杂的多。比如说一个新项目往往会涉及众多的新产品,而新产品是没有历史成本的,很多料件需要估价,这就需要成本会计去沟通和整理。
通常,你得先问研发部要BOM表,知道产品包含的物料清单。然后再去向采购要对应的材料单价,可能这中间有些材料是定制的,供应商一时也没有准确的价格,那就只能预估了。预估不能瞎估估,要有依据并且能够合理地说服业务人员。
算好了材料价格,我要和车间主任商量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最后还要加上预摊的管理费用和预留的项目利润。
当然,刚开始做成本会计,我也感觉很难,甚至有两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但想想自己都出身社会了,父母的压力好不容易减轻些,我可不能让他们再操心了。况且家里还有弟弟在上学,真由不得自己胡来。
换个角度来看,做好成本会计,以后转岗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就这样,我慢慢地适合了这种生活,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份成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