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速续站_企业走向全球最好的门户网站

区经济信息委:聚力“三化”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2024-11-08 阅读:3

【来源:万州时报】

中国船舶集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涂装设备生产车间。

记者 解书睿 通讯员 蒋桂玲 周红梅 文/图

“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紧扣市委赋予万州的‘三个定位’新使命、争做‘七个排头兵’新要求,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明确了‘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突破性的重要举措,明晰了万州现代化建设的主脉络,开启了万州跨越发展的新征程。”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任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谈认识——

锚定“工业强区”推动产业能级全面跃升

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工业是发展的“不二命题”。

在任涛看来,工业上接着一产、下联着三产,带来就业、促进消费,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能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城镇化、交通便捷化,可以说做强工业是万州争当渝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争做新时代山区库区现代化排头兵、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的最强支撑、最大保障、最硬底气。

“近年来,万州锚定‘工业强区’目标,不断建立完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加快建强‘5+10+X’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任涛称。

2023年,万州规上工业产值达到632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工业税收21.5亿元、占全口径税收比重达到25.5%。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新型能源等五大重点产业完成产值602.61亿元,集群效应初显,其中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新型能源产业产值分别突破300亿元、120亿元、100亿元。

抓落实——

提速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工业强区不动摇,完善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扩链、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等机制,探索建立健全跨地区产业协作等机制,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打造川渝地区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这为我们推进工业强区建设提供了工作遵循。”任涛表示,区经济信息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按照“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方向,围绕“三化”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紧扣“5+10+X”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精准发力,加快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做大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先进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其中,五大重点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提速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万州经开区为主、中小企业集聚区为辅的发展格局。

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商用汽车及零部件、铜及铜合金材料、铝及铝合金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技术改造五年滚动计划,重点针对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开展技术诊断,找准技术改造着力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技改贷专项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走专精特新之路。力争到2027年,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200亿元的工业企业增加到5家、2家。

强化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实施数智赋能工程,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的标杆示范、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园区、重点企业5G基站建设力度,建设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网络,大力支持万州云智算中心建设运营;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力争到2027年,累计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个、市级智能工厂8个、市级数字化车间25个、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8家。

深化区域协作,立足万达开云四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构建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协同打造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三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帮助企业有效匹配供需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助力万达开云四地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力争到2027年,实现万达开云先进材料规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能源化工规上工业产值900亿元。

优化企业服务,适度超前规划部署电力设施、燃气管线,加快实施一批电网架构和燃气管网设施工程项目,保障工业发展近远期用能需求。积极争取电力、燃气、铁路、水运等企业支持,保障工业企业水电油气运供给;创新探索降低要素成本方式,形成低要素成本洼地。实施制造业企业“白名单”“213”龙头企业培育、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等系列政策,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政策、服务、资源集成,帮促释放企业发展活力。迭代升级企业服务制度,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力争到2027年,各项营商环境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全面建成区域最佳营商环境。

见行动——

数智赋能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区经济信息委正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好数智赋能这篇文章,助力企业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11月1日,任涛带领区经济信息委工作人员走进中国船舶集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指导企业“数转智改”工作,宣讲扶企惠企强企政策。

新投用的智能柔性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精准操作自动加工涂装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气缸。现场不需要人值守,完成一件成品不到40分钟。

“以前传统方式生产气缸,一个月达到150件就不错了,现在引入智能柔性生产线,一个月产量可达300件以上,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一倍以上,而且产品质量更加优良,内壁光洁度从Ra0.4提高到Ra0.2,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公司制造采购中心副总经理兼一车间主任李平说。

像这样的智能柔性生产线,目前长江科技已经投用了6条,今年还斥资1700万元进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促进产线设备互联互通,实现了程序数据库管理、网络化传输、自动化采集,被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

“通过持续推进数智赋能,现在我们生产效率总体提升了1.8倍,产品不良率下降95%以上,运营成本下降近20%,真正实现了发展提质增效。”公司副总经理谭震告诉记者。

长江科技的蝶变升级,只是万州引导企业“数转智改”的一个缩影。

任涛称,在“工业强区”战略导向下,区经济信息委积极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搭建培训交流平台,多次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开展“走进华为·助力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强化政策保障,扎实做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技改专项贷等国家、市级政策宣贯、申报工作,在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支持智能化制造,极大增强了企业加快数智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

任涛表示,区经济信息委将按照区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智赋能工程,通过“数转智改”、技术创新等,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数智转型,实现产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变革、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并整合各方资源,健全“线上+线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力争到2027年推动50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全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工业强区赛道上跑出新速度、积累加速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标签: sdf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